当我们手中有块玉石,你会选择用锄头还是刻刀去雕琢他呢?当然是刻刀。可如果那块玉是我们的孩子呢?你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是锄头还是刻刀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尹建莉老师16年的教子手记,书中记录了尹老师和女儿圆圆在生活中的林林总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乍看起来有些奇葩,却令人耳目一新的小标题,比如:给小板凳揉揉疼,不看有用的书,替孩子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100分,考好了不奖励,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做听话的父母等等。
那么这些看似奇葩的教育观点是如何影响几代年轻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呢?今天就跟大家谈一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在生活中,当孩子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碰倒时,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伸手打那个肇事者,像给孩子报仇一样地说:“我打他了,宝宝不哭了!”仿佛打了别人就能减轻自己的痛苦一样,你也许会说,事实就是这样的,每当我这么说之后,孩子立刻破涕为笑。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这种做法教会孩子的是不宽容和报复,孩子今后遇到不愉快的事就会责怪别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自私、小气,甚至不合群,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书中尹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当女儿圆圆被小板凳碰疼之后,尹老师赶快跑过去亲亲孩子的疼处,因为据说妈妈的吻是治愈孩子的最佳良药,当孩子的情绪状况好一些的时候,尹老师就带孩子走到小板凳面前,给小板凳揉揉疼,这样,小板凳也不疼了。这样做,不仅没有让小板凳成为孩子的敌对者、仇人,反而成为分担痛苦的朋友,并让孩子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凡事要互相体谅。同时,在给小板凳揉疼时,孩子也忘了自己的疼痛,坏情绪很快散去。
从这件事中,孩子学会的是理解、宽松、谦让,有同理心,久而久之也就会成为善良的人。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如何提高爱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理解孩子,学会友好地对待孩子。给小板凳揉疼这件事情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做到,那么其他事情呢?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你心爱的珍藏品,你会忍住不大发雷霆吗?如果出现你和孩子意见相左的情况,你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还是强求孩子乖乖听你的话、跟着你的思路走?其实这里边都大有学问,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一件简单却又需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做的事情。
育儿的方法千千万,书中的方法看上去合理有简单易行,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性。但是书中的观点都建立在一个教育理念之上,那就是理解、尊重、信任、无条件地爱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世上所有的锁。也就是说,掌握了教育的精髓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希望身为家长的我们妥善运用手中的刻刀,精心雕琢手中这块世间独一无二的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