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教培行业中拥有产品优势是很难做到的,俞敏洪说当时托福和GRE的考题都是有国外出版社或者出题机构提供的,还有当时互联网也没有普及所以当时优秀的老师就等于一切。为了吸引优秀的老师俞敏洪通过给老师提供比其他培训机构高的工资,用自己独特的幽默教学方法来培养老师并通过学生打分淘汰制来留下优秀的教师。
现在的新东方的前身东方大学在当时是一个特别响彻的名字,俞敏洪当时开办培训机构的时候无法以个人的名义办理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是需要满足是大学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还有就是需要原单位同意,和北大吵架出来的俞敏洪当时只是北大的一个讲师所以只能找合作伙伴。后来就寻到了一个叫东方大学的培训机构是当时人民大学一批大学教授联名申请的办学许可证,最后通过达成协议,俞敏洪用他们的牌照但是需要给他们总收入的25%,这个对当时的俞敏洪来说是相当大的财务压力,因为剩下的75%需要干很多事,教师工资的发放,招生,以及办学的所有费用。所以后来到1993年俞敏洪办起了自己的办学许可证。
新东方的来历是因为1993年自己在海淀区教育局的软磨硬泡下终于把办学许可证拿下来了,又因为当时东方大学培训机构已经很有名了,所以在换名字这件事上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每次贴出新东方的广告下面就会标注原东方大学培训机构,这样经过几年新东方才开始响彻起来。
新东方随着办学的强大,给对手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当时俞敏洪的一个讲座在北京紫竹院的一个图书馆本来容纳下1000人的讲座硬是来了3000人来听课,这个对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形成了几十家培训机构对抗新东方一家的局面,也是因为新东方独特的教学方式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生存下来了。
新东方学生学习的励志故事如同俞敏洪的励志人生一样,80年代出国热使全国各地的名校大学生开始进入英语培训机构争取考高分获取奖学金出国,所以当时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地的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是周六日坐火车来听课的,这种不远千里来求学的热情在任何艰苦的条件都能认真学习,那时候空调在国内还是很稀有的,而且好几百人的教室一到夏天还经常停电,所以就出现了烛光下讲课,教室放几十块冰,学生都带着毛巾去上课热的不行了谁热了就去冰里洗下。
在1994年当时的新东方已经年收入达到了千万元,当时创建新东方的初衷--挣出国留学的钱早就实现了,此时俞敏洪之前联系的美国大学重新给他发了一份录取通知书,并且是全额奖学金,考虑再三,俞敏洪放弃了这次机会下定决心把新东方做大做强,所以就开始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拉王强和徐小平入伙成立合伙制教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