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望城,夜间气温极低,户外走着,不一会儿时间人都得冻僵。而这个夜晚,第三组的队员们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这天又签下了一栋住宅,这已经是倒数第二栋了,也是难度较大的一户。
村民纪某的房屋在信息学院项目征地范围内,但征拆人员数次与纪某约谈,他都避而不见,甚至在家门口贴上告示——“请直接与我的律师联系”。直到村书记、主任出面给他打了电话,他才肯露面。有着牛脾气的纪某为什么这么给村干部面子?据了解,他的性格较为孤僻,思想又容易走极端,经常与他人产生口角。而刘书记和李主任时常上门与他耐心沟通,居中调节矛盾,因此纪某对他们非常信任。
村干部的帮助给上户工作带来了转机,然而,随着征拆干部反复耐心的解释沟通,纪某渐渐了解了政策,又走进了另一个死胡同。“我想不通,凭什么我的房子面积比别人大,但拿到的钱却比别人少?你们肯定在骗我,我要找律师,跟你们打官司!”,他的对抗情绪尤其激烈,带队的杨磊、王晓东只有亲自奔赴纪某所在的黑金刚工厂,寻求外围力量的帮助。
经过漫长的拉锯战,纪某终于同意签约,放弃诉讼。王晓东总结道:“我们主要靠的不是别的,而是解释政策耐心,外围寻找细心,化解郁结诚心,指挥部,事务所和村干部一起发力,才能促成其真心配合拆迁。”
“没得巧,全靠舍得跑。”这句话正是第三组征拆工作人员的共识。从细微处关心、从细节处感动,征拆队员们用实打实的脚步书写着愿景,用以心换心的方式赢得了支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三组的每个队员都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为了赶在第一阶段结束前征拆工作能有一个节点性的突破,王彬顾不上发着低烧喉咙发炎,带着满脸病容忙碌在征拆一线;李磊和旷国辉白天做留在村里的老人的思想工作,晚上等年轻人下班后再和他们说政策、讲发展,抓紧分分秒秒;任明科主动作为、务实重行,核查、测绘、清点,耐心讲解政策法规,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始终为被征地群众提供人性化的周到服务。
雷锋同志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同志们,完成的倒计时已经开始,胜利的终点线正在呼唤,我们要与时间赛跑,以决战决胜的劲头,把一切积极力量拧成一股绳,携手共同绘制全面清零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