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看到这样一个话题,才得知一批数据,其中60%以上的人不知道这个节日,我也是其中之一。
反思十年来我的孩子是否有经历过挨打,爸爸打过两次,他后来表示忏悔,也没有再出现过此行为;妈妈似乎没有,也许有过轻微的吓唬、小心拍拍打,记忆中也就一两次。
但想起一个朋友家的女孩子,她似乎没那么幸运。
9年来孩子是在拳打脚踢、混棒下长大的。
去年检查出多动症,目前在接受治疗。
“对待孩子,请懂得引导与尊重”。
引导与尊重,这是在师长与学生、领导与下属、朋友之间最基本的礼节,但是唯独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就像一道沟壑。
我目睹过几次该女孩被家长打过的经历:
四五岁时,一次是在走路,刚在超市买的一盒酸奶,孩子边走边喝,一不小心撒了很多,这时候奶奶一旁不停的说着:“慢一点,慢一点”,但还是还是在摇摇晃晃走路中把酸奶撒满衣服,随即迎来就是父亲在马路上对孩子各种打骂......孩子哭着,不一会她似乎就忘了这件事,又开心起来了。
也许他知道自己是因为弄撒了酸奶并弄脏衣服才挨打。
或者是因为撒了可惜、孩子不听劝不好好走路父亲才打她。但我在旁边看到这一幕,深入思考这个过程。
这个孩子经常性的会出现这类问题,家长就惯性的以打骂来教育,孩子也日复一日接受这样的管教方式。
故事里暗含着家长的“无知”。
酸奶撒之前的引导在哪里?
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出了门就想喝酸奶,家长可以想象到会出现哪些画面,如果孩子非喝不可,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让她完成这一行为呢?
比如引导着孩子先找个地方坐下来饮用,或者爸爸帮助你拿着酸奶杯,或者她想撕开酸奶盖子,我们引导着她用吸管来喝...是不是都会减少撒掉这个情况呢?
再者,即便是撒掉了,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对孩子上来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孩子的尊严在哪里?她到底犯了怎样的大错呢?
家长是否有考虑路人怎么评价这个行为?
第三,本身这就是一个多动症儿童,家长可以换位思考吗?能对她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吗?
“你的拳头在这一刻只会是暴露你的无知”,没有人会认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犯了什么错,至于这样挨打,反而错在家长。
在今天这样一个节日,只希望家长们不打孩子。
“对待孩子,请懂得引导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