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捭阖篇》是鬼谷子的核心理论,那《反应》篇所阐述的就是一种思考方式。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由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大意是:古时圣人,以大道教化万物,与道同生共长。因此,他们回首以往,便能验证将来;考察历史,就会了解现在;观察对方,就能返照自身。对于动静虚实的真相,如果和当今情况不符,就要回到过去探求前人的经验。对事情的考察,经历由此及彼,由古至今,由今到古的反复探求,才能得到答案,这是圣人的思维方式,不可不仔细观察。
在《反应》篇中,鬼谷子的谋略总结共7条:
1.张网得实,虚静以待
《反应》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与人交谈的目的,就是通过旁敲侧击,诱使对方多说话,通过察言观色,从而窥测对方实情。就像张网捕猎,若能沉心静气严阵以待,就能捕获猎物。
2.听锣听声,听话听音
听别人说话,要明白其言外之意。对于那些空话、大话,即使天花乱坠,也要保持理智,不可轻信。在谈话时抓住机会提问,深入了解对方实情。轮到自己说话时,就要简洁有力。
当对方行迹未显,或不太了解时,不妨采取圆通的策略,可以使对方渐渐失去戒心。待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再用既定的原则来对待。
3.声情并茂,引起共鸣
说话要声情并茂,善于借助谈话技巧,引起对方的共鸣,由此了解对方的实情,以此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4.知之始己,自知知人
鬼谷子所说的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 ,也就是《孙子兵法》中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鬼谷子所强调的是,通过自身的深刻反省,进而了解别人,把自知作为知人的前提。能够了解别人使一种智慧,能够自知才算明智。
5.欲张反敛,欲取反与
鬼谷子在《反应》篇中,告诉我们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在言谈或辩论时,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指导言谈和行动,走与目标相反的道路,然后回到真实的论点。
6.胸怀韬略,预定计谋
《反应》篇曰: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意思就是如果不事先确定策略,就不能正确管理别人,做事也就没有合适的技巧,这叫“忘情失道”。
鬼谷子认为,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成功,要努力控制谈话的细节。说话、做事都没有周密计划,就会欲速而不达。不能预先谋略,就会迷失自我,不能冷静分析,接下来的行动往往会连连失误。
7.和其光,同其尘
“和其光,同其尘”,其实是一种圆融处事之道。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能容物者,物乃能容,有涵养的人不念旧恶,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若一个人处事严苛,或常常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责难他人轻微小错,就会四面楚歌处处受敌。
当然,不可过于苛刻,也不可过于亲近,一定要掌握分寸。我们要待人真诚,但也要坚持一定原则。
宽容别人的过错,给予他人理解和尊重,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鬼谷子在《反应》篇中告诉我们,在辩论或游说时,要“重之、袭之、反之、复之”。通过对游说对象进行反复的考察和观察,由此接近事实真相,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