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3本读书导图的积累源起
今天整理文件,发现自己已经做了33本书的思维导图了。
2017年4月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读书笔记方式,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且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想法还的感谢笔记侠思维导图分舵这个组织。那会儿刚接触思维导图,笔记侠思维导图分舵也刚成立,我成为分舵的第一批成员。
发现笔记侠可太会玩了,居然开辟了思维导图专栏。小猫妮脑洞也太大了,打破我们常规的思维导图经典玩法,掀起一阵竖屏导图的浪潮也是一发不可收拾。在小猫妮的引领下,思维导图分舵孵化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竖屏导图制作者。
笔记侠思维导图专栏:
小猫妮的制图心法文章:
而我呢,自然是受小猫妮的影响,玩起了竖屏导图,可是,比较特别的地方是,我也突破竖屏导图的限制,玩起了创意导图,结构化导图(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算导图了,只能说可视化信息图,只是同样是用XMind制作)。
第一篇结构化竖屏信息导图(2018年3月制作)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79775-1554040485353)]
也突破思维导图做思维发散的限制和竖屏导图做文章整理的限制,玩起了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听课笔记等等其他的一系列用途。
创意导图尤其体现在2017和2018年终总结的可视化,具体可见这篇文章:
用导图做年终总结,惊艳你的朋友圈
而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呢,1年前也分享过一篇(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又过了1年,有了新的积累和新的感触和体会,所以总结出4种类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法给大家。
二 、四种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法
第一种 目录大纲法
适合:初次尝试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培养耐力
这种方法,其实是自己在早期开始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做法。边看书,边做思维导图。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的呀,就当作是记笔记,原来是在本子上记,现在记成电子版的,而且还是思维导图的形式,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这条笔记分布在书中的什么位置,有种从整体中看细节的感觉。
其实做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费事还挺长的,但是,有两个因素促使自己能坚持:
1,当我树立要把一本书变成一张思维导图的目标时,无形中有一种快感,促使我快点把书读完,享受完成后的成就感。(这个过程大大的提高了我学习的定力和耐力)
2、当我做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后,我切切实实的感觉到比我单独只看不记,或者零散的记笔记,能记住的东西多了,一本书的系统化吸收强了。(这个过程大大提高了我把握整体、系统学习的能力)
这种目录大纲的思维导图做法,基本上思维导图的框架(即子主题,次主题的内容区分)都是采用目录来定。然后再看具体细节进行填充。相当于画一颗树🍂,先把把分支脉络都捋出来,然后再一点点的画树叶。
其实在填充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先写那,再写这。(这个过程,深度思考的习惯在慢慢养成)
这个阶段,基本上真的是一个周末的某一天,就看一本书,做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状态,差不多有3个月都是这样。在做书的思维导图的时候,遇到晦涩难懂的,也可以先跳过去,只是照抄,先把框架捋出来,再回头去看细节,画树叶是经常的事情。
有点像做考试题,先把容易的做了,难题放在后面慢慢思考,先完成再完美。
于是,按照这种做法,基本上是做了15本书的思维导图。
这种方法做的思维导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决策与判断》
《高效演讲》
《非暴力沟通》
第二种 精细图➕知识卡片法
适合:值得深度阅读的书
精细图+知识卡片法是当你要做深度阅读的时候,比较容易适合的学习方法。其实相当于一张知识地图了。因为比较耗时,所以做之前一定要选择一本你认定的值得深度阅读的书籍。
用这种方法做的思维导图步骤是:
01快速阅读1遍,了解整体
02整体分块(可以按照目录,也可以不按照目录)每块剥菜心( 读第2遍)
03布局排版(漂亮的配色和排版不仅仅是给别人,也是给自己一种舒适感)
04根据精细导图挑出关键硬核知识做知识卡片(这时很有可能要回到原文,对局部知识读第三遍)
(这个过程可以答案提高你的定力,学习深度,关键概念、模型捕捉能力)
最开始,导图➕卡片笔记法的尝试:
《 跃迁》
那时的知识卡片还好文字方式的,初衷是觉得这本书有很多概念、方法、技巧,可以单独跳出来记忆的,所以我单独制成了知识卡片的形式。
后来,比较成熟的笔记方式:
《洋葱阅读法》
听一堂非常硬核的演讲或者下上课程也是采用这种方式:
《时间的朋友》
第三种 框架图法
适合:需要理解局部硬核知识或者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图(助理解)
这种方法适合对这个领域的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时候,大部分能很快读懂,但是有某个篇章读不懂,或者几个篇章之间的关系,想捋顺下,可以用框架图法。
以《透过结构看世界》这张图为例,这本书分为三个篇章,理论篇、方法篇、应用篇。读完之后,虽然有很大的获得感,但是又总觉得很不顺,很不舒服,方法篇和应用篇我很容易明白,理论篇觉得想一团毛线球在那里,我弄不明白,于是,在做完精细图后,我还是花时间读了第三遍,只读第一篇,花了几个小时,边读边画,捋出来了这张图。
导图说话:
黑色的线:我们习惯的认知世界的途径,由于我们的心智缺陷带来思考结构缺陷,所以我们认识的客观世界与真实的客观世界有偏差
红色的线:为了减少这个偏差,我们需要改变思考结构偏差,如何改变呢?通过意识和方法
看绿色线条:我们通过意识和方法改变自己的思考结构,因为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通过看清结构从而认知真实的世界
再以《逻辑思维》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为例。书中前三个章节分别讲,逻辑、模式、框架,后两节讲逻辑、模式、框架在表达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应用。为了弄懂逻辑、模式、框架之间的联系,我读了第二遍,然后捋出来这张图。
导图说话:
逻辑与模式:逻辑借助模式来表达,模式促进逻辑思考,是逻辑的加速器。
模式与框架:模式本身没有逻辑,其实是一种思考助力方式,加上特定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形成框架(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模型,但是,模型的框架有更有潜移性)
模式与结构:了解模式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整体和局部的结构,局部的结构其实包含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框架。
这种方法也适用听课。下图为混沌大学《杨飞:互联网营销下的流量池思维》的整体结构框架图
(知识星球有源文件)
第四种 共振图法
适合:有一定领域的知识储备的辅助阅读
共振图法适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书籍,大多数知识在自己系统里,只有小部分是你没有完全掌握却又有共鸣的书籍。
比如《如何有效学习》这本书里,谈到了结构、模型、费曼技巧等,很多我已经理解了,所以我只是纪录有共鸣的地方,做思维导图。
3、关于读书,小小Sha3月总结分享
19本书,2张精细导图,2张框架结构导图,几张知识卡片,整理还没有完……
01 大家如果想学图解,可以看专门讲图解的书,也可以看有图解的书。有时候读一本书,可以不看文字,就看是书中40%的图解内容就好了,看看人家怎么呈现的。
潜移默化的效果,像王硕所说。@王-河南-教育
另外,推荐速溶综合研究所,专门做图解的团队 。最近上线新书:职场第一课系列 https://m.tb.cn/h.3AfgJEi?sm=704ff0
02 大家想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抓住一本书,然后深度阅读,做导图又做卡片,然后剩下的书当作辅助查漏补缺就好了。
所以我表格中的标星,五颗星的都是觉得可以深度阅读的,其他的作为辅助,一旦你有想过的知识做铺垫,里面的内容就很有熟悉感,阅读起来就快
03做导图做卡片,不光是逻辑,结构,重要,阅读力也很重要,如果你想做好,不妨从提高自己的阅读力开始。
感谢我2017年4月读了如何高效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以及结构思考力。这些都为做导图的思考打了基本功。还有你要懂写作,这有利于你懂作者。2017年我报了spenser 老师的训练营,当然自己也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大学在记者团当文字记者。
导图➕卡片实践了两年后,对很多新的知识有些快感,比如读之前有过知识铺垫的阅读和结构相关的书,读洋葱阅读法,高效阅读,透过结构看世界依然觉得很有用,而之前没有读过系统,逻辑相关的书,通过导图➕卡片的刻意练习,现在读这些书,总是有种窃喜感,因为懂,对自己的践行有验证。
04读一本书,真的不需要太长时间。一天一本,几个小时一本,甚至一个小时一本,真的可以做到。坐地铁出去,坐地铁回来,两个小时,也真的可以做到读完一本书。
只是这个过程,你要习惯电子阅读。随时可得,随手即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你定力十足。
定力不足,就找图解书,看图解。
定力不足,就听书,边听边做思维导图。
05关于电子书,我用微信阅读和掌阅,交叉使用,弥补不足。有些掌阅有,微信读书没有,有些微信有,掌阅没有。群里分享的电子书,也可以保存在掌阅的书架上阅读。
另外,大家有Kindle的好好利用起来,可以看看《如何用Kindle高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