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喜欢阅读的,所以最喜欢的一个场所就是各样的书店,在那一方小天地里,会经常流连忘返。
漫步在书店,徜徉在一排排码的整整齐齐的书林中,任时间缓缓流淌,让时光虚度……
沉浸在书香满怀的世界里,让目光慢慢滑过书林路,一排排一行行,那些书名像开心跳动的音符,奏出动听的乐章。
与书为伴,心情莫名的欢愉安好。
以书为邻,得意非浅。
我觉得书店就是美丽的桃花源——一个独立于喧嚣吵闹的生活,平凡琐碎的日常的世外桃源。
或许只要喜欢读书,乐于阅读的人大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吧。
从前的时候后,买书如寻宝。遇到心仪的书,就满眼放光,把书从书架上挑出来,然后打开如饥似渴的阅读。
就那样一头扎进书海里,自由又自在。
读到入神,浑然忘我,人就像参禅入定一样。神游太虚,不知今夕是何年。
直到华灯初上,书店打烊,被书店老板唤醒,这才依依不舍的收魂归窍。
一边走一边回味书中的小世界。
然后有空择日再来。
当然有时遇到非常喜欢的书,也会毫不手软
地果断收入囊中。
不过后来发现,买回去的书,反而不如在书店里看得入神。每每翻翻就算,反正是自己的了。什么时候看都行,不着急,然后就束之高阁。
再然后,等下次翻看时,蓦然发现书才看了个开头。算算购书时间点,居然尘封那么长,真是好久不见。
有了这个发现,就逐渐书买的少了,除非值得反复阅读的,或者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否则就借书来看。
因为借书,有借有还,是固定期限的。这就增加了阅读的紧凑感,和紧迫感。
安排时间,去阅读。无论快慢,都得要读完。古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原来是有道理的。
读书是好事,但也有读了很多书,却没有长进的人。自己曾经也陷入到这个怪圈中,读书不得其法,看了很多却收获了了。
后来才知道,读书有方法,阅读有窍门。
不同的书,需用不同的方法。
这类讲阅读方法的书,很多。
《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等。这是属于方法论,知识干货类工具书。
还有的书,是相关专业知识类的,需要慢读细读。从基础学起,一步一个台阶,慢慢学习积累。
再有就是消遣类的书。读书不为太多目的,就是单纯的喜欢。只为放松心情,工作之余舒缓压力,调节生活节奏。这可以随心随缘,读出好心情就是收获。
因此不同的书,对应不同的用途。
读书无用,或者读了书没啥进步,一要看读的什么类型的书,二是看有没有掌握阅读方法。
这两点自己还在学习中,最近的阅读体会是——在阅读中提升思维方式,是最大的进步。
带着问题读书,也是个很好的方法。
每每读到让自己感到新鲜,有趣的地方,就放慢速度,反复体会和琢磨。
再联系实际,读到这段文字或者知识点,能怎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当前的工作有什么作用?
可以部分运用,还是全部照搬?
……
这些都是在阅读体会中,慢慢领悟的。
以前读的消遣类的书多,只为故事和励志,看得过瘾。打开书,就拥有了无尽精彩的未来。看完合上书,世界照旧又回到了从前。这种阅读模式不变,就会一直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样的阅读不会产生量变到质变,只会一成不变。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选取书时就有了一定的方向。看需要提升哪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就从哪块区域选书。
比如,手边有一本关于手账类的书。
这本《神奇手账》,借来不是因为想学习手账,而是好奇如何用手账来做时间管理。
因为做任何事,都是要有时间成本的。
管理不好时间,就会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随意挥霍。
开篇就被吸引到了。
“人生,总是花很多时间在找东西上。”
老实说,寻找就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
啊,想想还真是。
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做呢?
继续看。
“如果能妥善地利用手账,就能省下找东西的时间,专注于行动。”
哦,原来手账可以起到这样一种作用!
“手账可以帮你找回时间。
手账可以实现你的梦想还能让你达到目标,使灵感源源不绝,让你更有动力追逐梦想!
善用它,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说的也太夸张了吧!有那么神奇么?
我不信。
但是这段话,成功的勾起了自己的好奇心!
很想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
读了前言:抓到两个重要的点。
一是要行动。
二是安排计划时间表,完成后打钩。获得满足感。
书中特别强调,事实上,“获得满足感”这点相当重要。
别让自己老是被工作追着跑,而是去体会逐一完成每件工作后的满足感。
读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
然后联系书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怎么才能应用到。
每次读书,获取一两点有价值的地方,好好吃透。转化为知识力,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而不思则惘。
最近读书,调整下侧重点,读书要多思考多感悟。不为求数量,但求定量。阅读不要再变成旅游,看过每一个字,却不只其中真意,只是到此一游。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读过的每一本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