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孩子学校开家长会,着重讲了有关校园欺凌问题。学校除了给我们家长详细讲解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更是例举了相关的已经发生的事实案件,并配以图片展示,以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那么如果孩子在校园中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做家长的如何做才能最有效的帮助孩子呢?
在《婆婆与妈妈》综艺中,伊能静提起女儿被欺负:
“米粒被一男孩子撞了,跑去跟老师说,老师让男孩子道歉。之后,男孩子总是故意去撞米粒。
有次,米粒上舞蹈课,小男孩过来把米粒逼到墙边,米粒站在墙边,很坚强地没有哭,还在很乖巧地跟妈妈打招呼。”
听到这里,秦昊忍不住哭了。
当了父母后我们的眼里几乎都是孩子,除了养育孩子外,还需要保护孩子,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的构建自我。如果孩子被欺负了,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去正确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下面我们从几个小故事里,看看当孩子被欺负去,家长的几种处理方法:
故事一:前两天,和孩子一起去吃火锅。有一对母子坐在我隔壁,孩子估计读小学4-5年级。孩子: 今天XX打我了。妈妈: 肯定是看你不顺眼咯,我也经常看你不顺眼。孩子: 我没做什么。妈妈: 没做什么,别人怎么会打你?肯定是你自己做了什么的啊!孩子: 我没有。妈妈: 我说了多少次了!你去读书,是学习,不是去闹事的,你能不能不给我惹事!孩子: 我真的没惹别人,他上次也打我了,你帮我去找他妈说一下好吗?妈妈: 他老是要打你,那他就是个不好惹的人咯,那他家长肯定更不好惹啊,我去惹别人干嘛呀!我跟你说哦,你真要好好反省你自己了,啥事都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故事二:同事小敏发现,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宇宇被欺负的时候,气炸了。她在宇宇微信上看到有一连串辱骂的信息。当下小敏就火冒三丈,既气别人欺负儿子,又气宇宇不敢求助。小敏找宇宇了解情况。原来,是上次考试,宇宇没让班上的李同学抄答案,李同学就言语攻击他。宇宇不服气,告诉了老师。李同学被老师批评后,更加恼火,对宇宇恶言相向。宇宇无力反抗,打又打不过,只能沉默。这个事,找家长、老师没有用。小敏想了个办法,她找来堂弟帮助。堂弟长得三高五壮的,身上还有大块纹身。她让堂弟放学去学校门口等,找到那个李同学,挥了挥花臂,警告道:不许再欺负宇宇。堂弟走后,李同学一下子老实了。小敏也终于“大仇得报”。
故事三:再说一个故事。5年级的豆豆在公园被霸凌。放学后,豆豆和同学在公园里玩,一中学生路过,听到豆豆在嬉笑,以为在取笑他,发怒:“你笑什么?!”豆豆被吓到,但尽力保持镇定,说:“哥哥,不是在笑你。”中学生不由分说,一把拽豆豆进厕所。豆豆求饶、道歉,结果还是被重重打了几个耳光。惊慌失措的豆豆哭着回家,豆豆妈心疼极了。她说:“我们报警。”豆豆看着妈妈流泪的脸,害怕地说:“要不别报警了,算了,也没受重伤。”她告诉豆豆:“没事我们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妈妈会为你讨回公道。”
“被打了,心里会委屈,会愤怒,有时候小孩处理不了的,大人会跟你一起处理。”
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态度一:故事一中的孩子在遭遇校园欺凌时,被妈妈否定指责,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无助,让我心里有些难受。不禁让我想起来小时候一个小伙伴叫阿云,她住在奶奶家,隔壁男生一直欺负她。父母回乡下看她的时候,她哭着说,自己经常被欺负。爸爸听了却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之后,隔壁男生的欺负变本加厉了。除了被打,还时常被泼水。因为一点希望也没有,所以不再求助,而是忍,也只能是忍。向父母求助,等于被伤害多一次,等于再被羞辱一回。后来回到父母身边读中学了,在同学群中,还是很自卑,融不进群体。“大家都说我孤僻,但是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我在保护自己,我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不断地自我否定,也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很多年,我夜里都会做噩梦,本能地叫。”
对孩子来说,求助换来指责否定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独自忍受。
当忍受成了常态,霸凌者便有了通行证。一切伤害也变得理所当然。
态度二:故事二中的家长,则是采取了打回云的方法。一定要打回去才能解决问题吗?孩子特别胆小懦弱,她就跑到学校给孩子撑腰,如果妈妈事事会跑到孩子的前头,有个动静就草木皆兵,孩子是永远无法学会独立面对挫折的;《游戏力》作者认为,对于受了欺负的孩子,如果情绪还没有调整好,即使是在家长的要求或者帮助下打了回去,也不会因此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我们害怕孩子吃亏,但真正让孩子不吃亏的前提,是要让孩子有底气。回击,要先有回击的力量。这个力量,不在于拳头的大小,在于内心力量的大小。只有当孩子对自身安全和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时,反抗才真正有效。
态度三:我懂你,我们在一起。当豆豆被霸凌后,豆豆妈先共情:“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了,突然被打。”
“你当时一定很愤怒吧,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
“你求饶了,这是你当时能做的最好的办法了”
接着,豆豆妈表达了态度:
我会报警,当你需要帮助时,我会保护你。豆豆妈传递出的信息是:我理解你当下的状态,我接纳你现在的无力感和哀伤,我接纳你现在的痛。同时,我会跟你在一起。当孩子被接纳时,他的神经化学物质就会发生改变,平静的神经化学物质会取代压力激素,痛苦会慢慢消散。真正能让事情变好的转机是关系的联接,是妈妈对这件事的态度。你被打了,我接受你的无力,我不会逼着你马上要强大起来,我用爱滋养你。孩子可以从态度里感受到自己是不是被爱和被保护的。这种接纳,可以建构他们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更加坚定。人生的路很久,我们给孩子留下的安全感,如明灯,哪怕有一天,他们会身处黑暗,也能给孩子照亮前路,留下温暖。
我们应该
我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被“打”,父母心疼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再来核实下,到底是两个孩子之间有冲突还是欺凌,如果只是冲突,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我们需要的,只是倾听、表示理解:“哦,听起来,你挺难过的。”
“你觉得你可以怎么做呢?”
.....
如果是被欺负了,可以这样做:
倾听孩子;
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
引导孩子对事情做出回应;
一起看看作出的回应有没有效果。
如果上述做法没有效果,或者是被欺负了,那么:对孩子的感受与情绪表示接纳;
该出手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前提是,要理解与接纳孩子。同时,让孩子知道,他是能得到帮助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里。“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要有不被伤害的气场。”意外会不经意地到来,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有底气,这样才能对抗,才能尽全力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