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磕磕碰碰不仅是一种成长,也是他们对自己做出的最好的保护。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喜欢探索和发现这个神奇和迷人的世界。
孩子从坐立、爬行、起跑到蹦跳,每一步的成长都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能力去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但是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孩子总是脸上青一块、腿上紫一块的。为此,很多家长都提心吊胆着,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一、孩子的磕碰未必就是坏事儿
其实,孩子日常有些小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事,这些磕碰将成为他们成长中珍贵的经历。孩子可以通过挫折汲取经验教训,学会分辨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好是坏,然后才能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家长很多时候都易将孩子的磕碰人为地放大化,甚至将其中的过错推卸给其他人。要知道这种放大化的后果,不仅会让孩子不敢做大的动作,变得不再爱动,也会让孩子不敢与人沟通,内心变得敏感压抑,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发生在孩子身上小的磕碰现象,补习不要过于夸大,但也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辩证、客观的对待,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二、如何让孩子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1.为孩子创设安全的成长环境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受到意外伤害,这就要出家长要消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帮他们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我们要对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尽可能消除,大到桌子板凳,小到螺丝、细针,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另外,我们也要多加留意着孩子,引导他在未知的情况下避免受到伤害。
2.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孩子常因自己的懵懂未知而受到伤害,家长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自护能力。
我们要将自护意识落实于孩子的日常模仿学习中,如教他们使用电器的利害、认识各类标识标志。同时,也要提高孩子的自护能力,教授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经验,让他们在遇险时懂得向人求助。
3.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对自我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常会因一时之兴忘了遵守规则和秩序而受到伤害,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助他拥有好习惯,如讲故事、玩游戏模拟等,让孩子学会一点点地遵规守矩。当然,对于孩子不好的言行,我们一定要及时予以引导和及时纠正。
“千般呵护,不如自护”,想让孩子避免因磕碰而受到伤害,除了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日常保护工作,关键还是家长要让他懂得如何去更好地保护自己。这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