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工作的“金灯台教育”是一家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构,今天在暑假第二期来上课的孩子们中间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我和我的小表妹》
我的小表妹白白嫩嫩的,一张红润可爱的小嘴总是动不动就嘟着。
在很久以前她还小的时候,外婆带着她来到我家住几天,开始我挺高兴的,终于有人能来陪我了!但是,吃晚饭的时候,表妹抢着非得要用我的专用筷,这我可不高兴了,这是属于我的,才不是她的呢。可妈妈护着表妹,不仅把我最心爱的筷子递给她,还说我做姐姐的,应该让让妹妹。我可不这么想,那表妹这做妹妹又当客人的,怎么能这样一点样子都没有,哼!
这还不算完,她又要穿我的拖鞋,盖我的棉被,甚至还要我妈妈陪她睡!我气不打一处来,可又没有办法,但我此时心里开始有些讨厌妹妹了。
第二天,我带她在小区里玩,每到一处我都会给她介绍一下,特别是在游乐园的时候,我俩一起爬上爬下,还玩起过家家的游戏,顿时,我昨天的不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做姐姐的骄傲和与妹妹一起玩耍的快乐。渐渐地,我和表妹的关系越来越好,在她家时,我们一起玩拼图、走飞行棋、躺在床上说悄悄话,在我家时,我们一起搭积木、画画……
现在,表妹也懂事了,我们总是互相帮助,从不对对方大发脾气,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姐妹!
这篇文章的小作者是一个叫何雨恬的小姑娘,下学期上五年级。从文章内容和文字表达上来说,这篇都堪称佳作,姜老师用“深得要义, 良深嘉慰”来表达他对这篇文字的喜欢。我也非常喜欢,觉得这篇文字恰到好处,无一处可改,写得入情入理。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妈妈来说,从这篇文字里窥探到一个孩子的心声,也觉察到了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
在兄弟姐妹之间,一般父母的期望和要求都是大的让小的,然而当父母处理不好大的与小的之间的关系时,一味的礼让只会伤害被要求的那个孩子。
比如在这篇文章中的小雨恬,本来专用筷是她专属的,在她的认知规则里,既然是专属的,她就是这双筷子绝对的主人,凭什么妹妹一来,筷子就要被妹妹拿去用呢?我想,筷子是她专属的,本身应该有妈妈的功劳,是妈妈帮她建立起自己的归属意识。但此刻,妈妈不仅没有帮她维护她的主权,反而充当了这个规则的破坏人,妈妈没有充分尊重她;同时年幼的她也会对归属的概念重新矛盾和模糊,这时她已经受到伤害了。此其一。第二,作姐姐的要求被让着妹妹,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妹妹就可以乱用别人的东西呢?父母没有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心理才会愤愤不平。
在我家里也发生过这样的状况。因我和牵爸都是家里的老大,牵牵下面就一串儿的弟弟。弟弟到家里来时,我们当然也希望作为大姐姐的牵牵对他们礼让有加。平时还好,只要涉及到牵牵独自使用的东西,就必然会发生争端。每次发生争端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是牵牵不懂事,太过于霸道,或者不给我们面子,跟我们对着干。其实现在想来, 首先是我们没有尊重她,所以才激起那么强烈的反应。
一个家庭里想要维护兄弟姐妹间的和谐,首先要尊重那个大的孩子。小雨恬的妈妈如果在小表妹来之前就考虑到再购买一套差不多的餐具给表妹备用,两个人各有专属,也就不会再起争端了。同样我们家里也是,我们如果提前考虑周到,也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如果本身是父母考虑不周到,然后再要求那个大孩子发扬风格,去让小的孩子,这在孩子心中是不平衡的。而且即使她当时不说,后面心理还是会出问题。因为父母的独断专行、对她的不尊重、对于事情处理得不公平,最终还是会对她的心理产生影响,终有一天,她的问题会再反弹到父母身上。
文中的小雨恬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因为父母的不公平刚开始讨厌妹妹,最后耐心带领妹妹去玩儿,也感受到了妹妹做为小伙伴跟她在一起玩的好处,最终跟表妹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姐妹。我女儿很讨厌我给她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好像我一说出来就有点逼她就范的意思,她不喜欢。她对弟弟也挺好的,小时候喂他吃饭,长大了带他玩,今天奶奶和表弟回上海,她有点感冒了,还坚持送奶奶到火车站呢!孩子其实自己很懂事,父母只要把自己的态度端正了,懂得从她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他们提要求之前,知道先尊重他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