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的孩子要保护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好动的孩子,他们东看看,西瞧瞧,动手摸摸这,扒拉拉那儿,他们有无穷的精力,不知疲倦的“闹腾”着。父母往往无能为力,往往一脸厌烦。
有的孩子因为过分好动,有的甚至被无知的父母,贪婪的医生命名为多动症。只要不合常人的思维,很多“正常”的父母便被贪婪的医生忽悠掉他们的血汗钱,合力把孩子弄得平庸。
爱迪生小时候就是好动的这样的孩子,正规的学校教育仅仅上了几个月,就被老师以多动,无法理喻,学习不能跟流,还影响其他同学为由撵回了家。所幸,爱迪生有个能负,也负得了责任的父母,给孩子完成最基本的教育。爱迪生孵小鸡,爱迪生爱动手的故事家喻户晓。可贵的是,爱迪生在多动的同时,加入了思索探求,使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泽。
中国的教育更多存在于书本中,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喜欢在烂纸堆里扎跟头,以为只要读书,只肯读书即可,人们就都更喜欢坐着不动,喜欢读书的孩子。而书中的知识更多应来源于现实,尤其是数理化的知识。如果父母懂一点自然知识,陪着多动的孩子在动手动脚中,加入思索与探求,研究一些事物的性质与规律,将是极其可贵的。
明朝时期有个叫王阳明的,他就爱研究事物,今天研究一物,明天研究一物,研究的多了,事物的道理自然贯通。可惜的是,他研究的只是事物的表面与事物的联系。因此,他的学问限在哲学与心学。这是安静的孩子的局限。他研究竹子,搬个板凳坐着,就是看啊!想啊!
如果是一个爱动的孩子,他就很可能把竹子劈开。如果加入思索与探求,就可能研究它的组成与原理,这样就会生成一位科学家。用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思想去动手研究竹子,研究其他植物,研究我们周围的事物,就会多出很多改造自然的能手,早日让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从而实现安逸与富强。
中国知识重综和,和二为一,又加上中国的考试制度的推波助澜,它适合安静的孩子进行书本功夫。外国文化重分析,越分越细,它虽离不开书本知识,但更重视实践。由此西方的人们重研究,重穷究事物的原理,寻求自然规律,因此近代西方发展迅速,在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方面,西方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果我们国家对好动的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多动中进行思索与探求,他们可能会造出摩托,飞机,轮船。好在有一部分人在这方面的灵光还没被完全被扼杀。如果一个人做出一辆汽车,它的意义决不亚于做出一首诗来,甚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远远大与于一首诗。
可惜的是,好动的孩子会不断的被疼爱的父母大刀阔斧的修理,甚至以有病或变态加在孩子身上。“治其不治,反其智”,身为父母不考虑自己的智慧够不够驾驭孩子。孩子管不了,就给孩子扣各种帽子,这实在让人惋惜。
如果家有好动的孩子,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动手,探求规律,原理,一起在动手动脚中学习,孩子在多动中加入思索,还怕没有好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