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1.14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释义学语】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论思品悟】我非常喜欢这则苦行僧式的语录,因为它带有英雄主义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色彩。一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残酷真相后,依然在深爱着它。”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生活方面应当安贫乐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孔子也曾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君子人格不慕虚荣、不图富贵而以好学之风求得内心的充实与丰盈。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安饱,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应有的向学之志;生活上的俭是修身正心的必要途径,俭以养志,志向高远,致力于知识的研磨切磋、品格人格的修养,自然就无暇顾及追求物质上的安饱。
我想,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不会在意生活的饮食起居和生命的成败得失。一个人过于注重生活的安逸与享受,工作、事业势必为其所累。一个有德之人不会在饮食起居上和人比高低,他只会认真勤奋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没有闲心去和别人说三道四,一个仁厚而有坚定信念的人是不与别人辩论什么,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会不屑一顾,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这种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一个人修口德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三省吾身,刚强勇毅,傲然前行,主动以“有道”之人为标杆,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好学者,天下无敌,拒绝学习,其实是拒绝人生。学习成就最好的自己,君子治学做事不仅要敏捷慎言,还要向有道德的人看齐,需要“就有道而正焉。”君子谦谦,不能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要就学于有道德有专学的人;追随贤德的过程,就是用知识和道德来匡正自己的过程,就是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就是升华和完美的过程。这种与贤德之人为伍、与有道君子比肩的交往之道、治学之道,或许就是今天所讲的同侪效应的渊源,一个人总是与矮子切磋,永远也不会高大起来。我想,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都应该就有道而正焉,才能够成就自己真正的君子风度,活出人生的大境界,生命的绝世优雅。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