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这一章,我决定买纸质书了。
【原文摘录】
听书稿的写法
第一步,固定语开篇,一句话概括全书
一般每个平台的开篇第一句话,都是固定的格式。然后,我们再介绍解读的书籍,以及用一句话概括全书的精华内容。
第二步,引题和破题,吸引听众的兴趣
引题和破题,可以结合听众的痛点,让听众感同身受,激发听众的好奇心,以及继续听下去的动力。
第三步,作者概况简介
作者简介部分不要太长,一段即可,最多两个小段。
第四步,概括全书的三个核心内容
第五步,详细介绍书籍的三个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也可以是四点,但尽量不要超过五点。这部分内容,一般5000字左右。
听书稿的写作难点,是核心内容的选择和讲解,这对作者的总结提炼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第六步,总结回顾,对三个重点作一个总结
总结回顾的部分,大概是500字,回顾整篇听书稿的核心内容。最后一段话是固定格式的结束语。
【概念转述】
听书稿的写法
第一部分:一般而言,每个平台的听书稿,都有一个标准的开头。
在第二到第四部分,每个平台要求的均有不同,一般而言,包含以下内容:
切入点、破题:一般1-2个段落,不易冗长
作者概况:一般一个段落
重点介绍本书作者履历中的亮点或有趣、特别之处,以及与其他作者、书籍的渊源、联系等,作者没有亮点的,可以考虑一笔带过,简单介绍。
第五部分,全文大纲导游:一般一个段落
固定话术和格式,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形式上的修改,意思不能变
一般全书组织3个重点方面最佳,此段相当于一份预告和大纲,向听众宣布你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提前给观众定出坐标、兴趣点。防止听众掉队和跑偏,消除不安全感。
第六部分,正文部分
固定话术,可以根据书稿要求,进行表述调整
我们的听书稿在呈现的过程中,是使用音频交付的,故而读者更需要的是兴趣(故事)+干货的驱动,而不是繁琐的逻辑。
在我们撰写的过程中,尽量只使用一层逻辑!
总结部分
需要再次为用户回顾要点内容。
这里的回顾,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用更精练的语言进行加工提炼。
【个人体验】
之前写过一篇失败的听书稿,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踩过好多坑。我决定再拿出来改一改,然后重新投稿试一下。内容会有所添加,也会有所精进。
这本书值得反复读,准备下单纸质书了,反复看。
【行动清单】
1.准备明天的分享
2.已经找好新的书单,明天和后天发出
3.把今天早上的分享稿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