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1,晁错上书削藩,七王之乱爆发
2,景帝为平息叛乱而杀晁错
3,周亚夫不受君命,大败吴楚联军
【学以致用】
01,每临大事,需有静气
晁错想干大事,可是大事来了,又没有静气
越大的事情,越要缓办,越急越容易出错
换个角度,比如你到现在,可以遇到了很多打击,还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你得持续精进,持续努力, 也许这就是信号,你未来的成就可能很大,只是时机未出现。所以,要静,也要精进。志向要坚定。
晁错有想法,要削藩,但是,事情做起来的时候,节奏乱了,方寸没有了。 这是有方向,却没有步骤
所谓的步骤,就是做了某一个事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个反应,当这个反应出现之后,你有没有解决方法?是急办,还是缓着办?是自己处理,还是借力处理?
这个没有想清楚,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景帝为了平息叛乱而腰斩。
削藩这种事情,最大利益者是景帝,怎么也得与景帝好好谋划,把能够利用的人,财,物好好罗列下,看看执行的步骤该如何设计。而不是自己一股脑的去推动方案进程。
02,周亚夫的平定吴楚联军
周亚夫是个军事家,打仗很有一套,更重要的是,提前与景帝通了气。 用梁国(梁王刘武,景帝的胞弟)来对抗吴楚联军
打赢了最好,即可以灭掉吴楚,又可以消耗掉梁国的实力,起到削藩梁国的作用,打不赢,后面还有周亚夫在后面
这一战的战略,是周亚夫设定的,但关键在于与景帝提前沟通,梁王刘武数次派人向周亚夫求救,景帝也下诏命令周亚夫前去营救, 但周亚夫拒绝奉诏。
景帝了解周亚夫的战略部署,下命令也是象征性的,意思一下。周亚夫也懂了景帝的意思,因为提前沟通过,所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老板能不能理解你的战略意图。 如果不能理解就会坏事,并且还会怀疑将军的目的。
所以周亚夫是幸运的。
03,自掩其功,自掩其才,自掩其名 ,这不仅是人的品德,也是红尘中处世的一种法则
周亚夫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但这是以牺牲梁王为前提的。景帝是高兴的,但是梁王,太后是不高兴的
那么,事情成功后,功高算谁的? 怎么也得把功劳送给梁王
周亚夫能惹得起梁王,太后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作为周的这个角色,高兴的人是老板,不高兴的人是老板的母亲和弟弟,老板万一哪天为了照顾母亲的情绪,以及缓解兄弟之间的情义,哦豁,受伤的还是周亚夫这个外人身份的员工。
功劳相当于名声,有的时候就得往上面送,老板获得名声,员工获得老板给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这样挺好
像上次那种,老板在细柳视察,纪律严明的军队,谁的功劳?
不管谁的功劳都是往上捧。 不然,谁敢保证,老板事后被小人说一下,就态度大转变呢。
你是老板,当然可以钱,权,责,名,鲜花与奖章给到员工
如果你是员工呢?拿什么最自在?
04,《通鉴》里面有名的人物,不管是起,还是落,背后都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引起的。
我们能学什么呢?借古代的人和事,看看看自己的性格是怎样的,自己当下遇到的情况,与当年哪个人的处境有点类似?那么,应对方法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