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过去一年了。上个学年一个学期挂了一科。自己不愿听课时一个原因,考前没有复习也是一个原因。
正如以前所想一样,现在所学的以后都用不到。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呢。为了奖学金
希望有节制的学习
我是一个有极端心理的人。所以学的时候希望学到最好,要么就不学。才导致课我根本学不好。因为太过苛求,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没有认真去学了。结果显示,只要话百分之二十的心思就能通过,而我却挂了。反而也任何一个都没有学好。希望自己不会对学习有过高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时间,适可而止,
我也希望以后能有选择的去学习
觉得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用处很大的课,可以认真去学。如果兴趣不大,对自己将来用的比较少的,上课认真听,想思考的时候思考,不经常睡觉,经常性回答提问。不能像自然地理一样去学。那些不考试的科目,认真的完成作业。哪怕一分一点的努力,让自己看到,我是欣喜的。
在学习的时候不要看别人是怎么学的
我们班那些上课老是迟到,倒是科目也挂了,但我并不想和他们的排名放一起。:因为我想要奖学金啊。更何况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
为自己考点证
像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或三级。下面也说了,还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的证书等等。
学计算机
真的,看到宣传部部长把电脑用到很溜的地步时,才知道电脑的作用,根本不止一点点。所以那些说电脑没用的人,只是不知道电脑,对电脑了解太少。
学英语
学习英语,我并不喜欢。是因为在早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很累的事。现在才知道,这事一件很简单的事,背单词,背语法,听语音即可,比C语言等等,要简单很多。所以现在不是理由了。
读书,写读书笔记。现在为止,读过的书,却记不得多少,也没思考多少。
最后想说是,不必做每一件事,都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有些东西付出百分之二十即可。而真正需要付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努力的事,不超过百分之十。
进入大学的我,常常会嘲笑自己,还不如幼时的学习习惯:懂得把不知道的东西同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理解。知道自己去套模式,知道凭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去联系自己所了解的。而只是抱着不挂科的态度去学习。
我在想,大学是应该为毕业做准备,还是应该读书。有人说因人而异,我想是吧,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更适合哪一种。我想认真学习,留下来读研,可我的家庭负担不起。而我也不想读完就回家。
不管怎样,希望自己有个一技之长吧。无论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是好的。
至于学习,用过去的学习方法吧。在无意识下培养的习惯,大约比现在的这种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