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当孩子做事情总是慢条斯理的,你是否会说这孩子反应真慢;当孩子总是上蹿下跳,爬上爬下,你是否会说这孩子真调皮;当孩子红领巾总是不知道放哪里了,你是否会说这孩子丢三落四。。。。。。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孩子,听到有人这样说,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千万不要告诉我:孩子不会有想法的!
当你被认为“反应慢”时,你有没有觉得因为比周围人都慢,所以很沮丧?你还会对自己玩拼图充满信心吗?
当你被看做一个“讨厌”的人,你有没有觉得被拒绝和冷落?你会不会生气,想弄坏他们的拼图,以示报复?
当你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人,你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使用有能力的方式去做事情吗?如果你犯了点小错误,你会选择放弃还是告诉自己再试一次?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要避免一个孩子陷入到了一个角色,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贴各种标签,尤其是负面的标签。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家长可以运用以下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场景一:
孩子说她在失物招领处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手套。你这样说:
你当时脑子里乱糟糟的,但还是想着到失物招领处看一下有没有你的手套。这就是负责任!(代替说:你怎么这么丢三落四。)
场景二:
孩子说今天的午饭不是他想要的花生黄油三明治,你这样说:
我喜欢你用这样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没有责怪别人。(代替说:你怎么这么挑三拣四。)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场景一:
面对孩子的粗心,这样说:
我们需要买两瓶牛奶,你觉得把钱放到钱包里安全,还是放到口袋里安全?( 避免了给孩子贴上粗心的标签,让他认识到他可以做到仔细。)
面对孩子调皮,这样说:
我下午不在家,所以让你负责喂狗和遛狗。(避免给孩子贴上调皮的标签,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可以安稳的做事情。)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正面的评价。
场景一:
妈妈给姥姥打电话:“妈,你的外孙子今天打针的时候真乖,虽然很疼,但他还是一直举着胳膊。”此时,外孙子正站在妈妈身旁。(下次打针,相信孩子哭的几率会大大减少。)
场景二:
妈妈对爸爸说:盖瑞和我一起做爆米花,油撒到炉子上起火,我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给我扔过来一块抹布,把火苗扑灭了,他可真是冷静。此时,盖瑞正在旁边听着爸爸妈妈的谈话。(盖瑞会对他的冷静深信不疑。)
4、父母以身作则。
场景一:
妈妈和宝宝下棋,输了。这样说:
哎,我以为能赢你呢,输了真是不好受。不过,我还是要输得起,祝贺你。(孩子便知道输了也是可以的。)
场景二:
爸爸带着女儿收拾车库。这样说:
我希望收拾一下车库,这里太乱了。我知道,不用一下子都收拾完,每次只收拾一部分。(孩子便会逐渐告别没条理。)
5、记住孩子特别的时刻。
场景一:
孩子:体育课上,我跳绳没跳过去,老师说我协调性差。
妈妈:我不这样认为呢,记得你3岁的时候,我被锁到屋外,你从窗户里翻进去,从梳妆台上跳下去,然后打开门让我进去;我还记得你5岁的时候,你是咱小区里第一个不用辅助轮,学会骑自行车的;我想,你们老师肯定没有见过你倒立的样子,帅呆了。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待。
场景一:
孩子玩牌输了,发脾气不高兴。这样说:
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大度些。
场景二:
孩子贪吃,把所有的饼干都吃完了。这样说:
饼干是给全家人吃的,我希望你能克制自己。
当孩子一再不改自己的恶习时,不仅需要我们克制自己,不去强化他们的负面行为,不对他们大喊:你怎么又这样!而且需要我们花时间制定计划去帮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
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自己,这的确不易,这也是为人父母最艰巨的任务。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一句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那就从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