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品进阶的新思路

昨天听了一个讲座《数据:产品进阶的新思路》,三位不同行业的数据产品经理就“为什么做数据分析,如何做数据分析,数据运营案例”做了分享。除了目前工作上接触到的用户画像,漏斗转化分析,数据埋点,渠道统计等方式方法外,又get到了如下几个知识点:

1,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用户使用产品的程度来划分用户生命周期:潜在用户阶段,新手阶段,有效活跃阶段,活跃下降阶段,即将流失阶段,流失阶段。
根据用户所处的阶段,来进行拉新、促活和挽回,形成差异化的营销方案,做个性化推荐。拉新要精准目标用户,促活要找准时机来维护和激励,挽回可能性小,还是要及时干预和预警。
潜在用户阶段:用户互相推荐,广告宣传造势,免费优惠激励;
新手阶段:新手引导,新手鼓励,操作说明,新用户优惠;
有效活跃阶段:鼓励用户使用更多功能,功能引导;
活跃下降阶段:活动宣传,客服介入,新功能推出;
即将流失阶段:客服介入,消息推送,优惠鼓励。

2,用户分群管理
其实我理解的用户分群管理就是细化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以便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适应这种差异化。
对于C端,分群的方法有很多,年龄,性别,地区,免费/付费,产品启动次数,使用频率,停留时长等,还有上面提到的用户生命周期阶段。分群统计数据,对比行为数据,找出产品的核心用户以及这部分用户的特点,以调整产品策略。
对于B端,分群的方法需要更细化一些,因为购买者不一定是使用者,使用者的行为数据无法直接触发购买者进行决策,应该把两部分数据分开来分析,研究购买者数据以确定产品的卖点,研究使用者数据以优化功能体验。

3,分析方法
版本交叉,人群交叉,渠道交叉,同比,环比
版本交叉:对比不同版本的数据表现。新版本有没有提高用户的活跃度,按钮位置的改变有没有引起用户在该页面的停留时间增加,新功能和迭代掉的功能对其他数据埋点的影响等等;
人群交叉:就是前面提到的用户分群管理;
渠道交叉:对比不同渠道流量。哪些渠道获取的用户多,获取的哪部分用户多,什么时间段获取的用户多。渠道之间有何区别,渠道在市场上的份额。以此数据决定在流量大的渠道制定区别于其他渠道的策略,重点推广和维护;
同比:同历史年份同时期相比较,用以说明相对发展速度。避免由于时期特点引起的数据分期偏差。
环比:同上一阶段相比,如上个月,上周,用以说明逐期发展速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