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陷于感情的困惑之中,时常告诉自己理性的解决问题,多沟通,多思考。掉到一个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痛苦地在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冲动中徘徊。
有幸看到朋友圈好友在拜读叔本华的著作,突然想到了大学那段日子曾经一度视为人生导师的周国平。他对于爱情的态度,已经在我脑海里模糊了,或者说已经在潜意识中影响了自己。而如今翻开一本《叔本华的智慧》确给予人生一切启示。看来哲学著作的魅力真的在于,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能在中间找到让人平静下来的力量。
寂寞
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寂寞的,内心世界不为人知的。我会把这种想法归结为童年的经历,也许童年期间,二十多年未与父母长期在一起的结果除了是独立,是没有从他们身上继承有点的话,还是对于身边的美好事物的依恋。
那么,叔本华直白地点出了,智者本该寂寞。寂寞并不是内心失衡的结果,而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能够从生命的本身,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寻快乐的状态。
最新很粉的歌《童话镇Plus》里唱到,多年令人质疑的坚持,不过是因为喜欢带来的快乐。无论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抑或是生活上的,都是自己在追求快乐罢了。这种追求所获得的快乐并不来自于外界,而在于自己内心。
追求内心宁静从而得智。
理智
我也常常觉得是理性的,口中标榜着十六型人格中自己理性的部分。却不知自己理性只是看待问题的方式,理性地认识问题,理性的思考。而生活的智慧在于能够理智的解决问题。
理性之上,理智之下。便是我现在的状态。
归根结底还是愚蠢,心灵的躁动无非是庸人的自扰。而她告诉我的,带给我的是,最直白的快乐,确实暗合哲学规律的大智慧。
善
妈妈常说我,是个善良的人。
叔本华说,善与恶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选择的问题。是使得自己的利益附于他人的利益上还是根本不让自己吃亏。
我的确是个不怕吃亏的人,因为吃了亏,我便能看清这个世界,看清周围的人。我也想这样教育我的孩子,尽管计划在他三岁时送他一把瑞士军刀,亲人都不太理解。
我的确是个很怕吃亏的人,站在人生的角度上看这些问题,我会惶恐,未来的自己会后悔今天做的决定,今天哪怕善意的任何一件事情结果都是使得整个人生变得更糟,或者是伤害了更多的人。
如果说,从善的性格无法改变,那么自己需要做的是掌控更多的选择。
人中人
叔本华将人分为三种,一般人,睿智的人与天才。而我估计与天才无缘。至少我要做人中人。
一般人将其一生幸福,寄托于外界事物上,或是财产、地位、爱妻和子女,或是友人、社会等等,一旦失去他们,或是他们令他失望,他的幸福根基也就毁坏了.对于睿智之士来说,与天才相比,虽没有显著的才华,但比一般人又聪慧得多.他们爱好艺术但又不精通,也研究几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当外界的幸福之源耗竭或不再能满足他时,也颇能读书自娱.这种人的重心可说部分在自己身上.惟有具备极高的睿智力,也就是另一种人——— 天才,才能对知识抱有强烈的求知欲,它能投入全部的时间和所有的精力,力图陈述他独特的观念,或用诗、或以哲学来表达它对生命的看法.这类人把重心完全放在自己身上,他们只要有真正的自我,即使失去其他一切也无所谓.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天生有充足睿智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