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疳已经是近二十几年没干过的趣事了!从我记事起,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十三,正月底,吴家窝窝里的一年三回燎疳火永不能忘!
吴家窝因地势像U形且地凹于一个小山沟,都是姓吴的家族居住而得名。我爷辈的七个兄弟的后人们都住在那里。围着大槐树依土墙各钻一眼土窑洞而住,家家门口出出进进大多是自家人,对门隔栅栏门就能望见其他几家院门,院墙是土垒的,很简陋。五爷家住窝口坡下面,是敞院,没院墙,门囗临沟枣树很茂盛!五婆是个大高个,手脚麻利。每年燎疳她家柴火总是最多!
正月十五是"头疳",是燎疳中的小火,主要是孩子们成群接队地挑灯笼串门子。花馍、豆包是稀罕物,只有嘴甜、会给爷婆说吉祥话的俊男靓女才能接到这种"赏赐",同伴们一家挨一家地燎疳,吃百家馍,也有淘气小鬼不小心灯笼着了火的,当其他伙伴用同情目光并拿了挑过灯笼的棍子随之去回家准备"汇报受训"时,家里的老者总会护着说:么事,火烧财门开!去!看谁家燎哩,耍去!燎疳,是年事活动的一件重要的事!以庭院为单位,以前人姊妹兄弟多,规模可谓不小!近似篝火晚会又有些神信色彩!记得长者总是指手画脚地如指挥官一样命令我们如何摞柴,如何点燃,记得最有趣的是五娘,胖婶拿刀、擀面杖、扫炕笤帚也来在火焰上燎一下,说是告诉黑神,刀响有面吃,别来找家里碎娃们的事......而我们小孩们不管那么多,只是围着火堆嬉说耍玩,大些的男娃还会谈古论今,讲些鬼故事来吓唬别人!那时农村人没钱买汤圆,能吃上豆子疙瘩馍、油包子就知足了!更多的趣事是在燎疳火快燃尽时,我们不约而同地从家里拿来碎蛋蛋洋芋(土豆的俗称)和红苕,烤着吃,可能是由于是自己亲手烤制的劳动果实,哪怕手、脸弄得再黑再脏,吃起来也甜美无比,开心地不得了!我出生在吴家窝窝,那高大的皂荚树,门前枝繁叶茂的桐树,院墙下的花杏树,老池前的垂柳,窑背上瓷光瓷光的场,石碾子旁的柿子树,无处不留下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每到过年燎疳,挑灯是最好玩的了。
那时的吴家窝窝,火光点点,一家比一家火焰高,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时回荡在寂静清朗的夜空,直到大人们喊叫名字,才肯回家睡去!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送灶火爷上天。烙几个小饼子焚香敬献灶王爷之后,再燎疳送神仙!这回娃们的新奇劲大不如正月十五了,可按惯例在大皂角树下挑灯转圈是必须的!因为长辈们都说这棵树是神树:根粗杆壮两棵分枝;中间是空心的却枝高而叶繁!貌似一位年长的老仙站在吴家窝的村中间!
正月底,吃过饭,村中放羊拾柴的会早早地把柴火堆在大门外空地上,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中年妇女、耄耋老人都会加入拾柴队伍,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次燎干仪式了,严肃而隆重的火焰似乎预示着人们的日子会越来越旺!人们还会欢呼跳跃于火堆周围,似乎在回望和怀恋远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祭奠!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无忧无虑让人难忘!如今的吴家窝窝,爷爷辈的都含笑九泉,他们的后人们一代比一代强,"美丽乡村″路上人们不但丰衣足食,还享受着丰富的精神生活!科学地讲:燎疳是有些迷信色彩,可能火是在黑夜中人们慰藉心灵,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最简单方法!在灯火通明、霓虹灯烁的高科技时代,燎疳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我儿时的那些与它有关的欢乐永不曾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