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流着泪读完最后一页的,冉阿让,这样一个被上帝救赎的苦役犯,终于走向他的上帝。他从深渊之中站起,目光永远凝视光明。终于,当走过一生,他可以坦言,自己始终站在上帝这边。
米里哀主教
而整个故事,从上帝那里开始。一位圣徒,卞福汝·米里哀先生,在迪涅任主教。他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是社会的高层,却又身处社会的底层。不同于其他追名逐利,装模做样的教徒,不同于其他大腹便便,贪图享乐的主教,米里哀先生始终是靠近穷苦人的。他和他小十岁的妹妹——巴蒂斯汀小姐,以及仆人马格洛太太生活在迪涅。在刚到任的时候,为了帮助狭小的医院,于是把豪华宽阔,富丽堂皇,更有非凡历史意义的主教府让给了医院,主教大人反而搬到了医院去住了。米里哀先生作为主教,每年领一万五千法郎,又申请了其他津贴三千,然而仅仅留下一千法郎作为自己的开支,其余的都留给了教会和其他穷苦人。米里哀先生也接受捐款,但从未留在手中,更不改简朴的生活方式,甚至越发节衣缩食,只为了穷苦人。他亲自巡视教区,解决麻烦,近处步行,远方骑驴,为所有信奉上帝的人祝福,无论富足还是贫困。他理智而博学,不轻易谴责任何行为,宽容弱小,对富人劝导施舍,讽刺不公,力所能及的做善事。他曾为死囚做最后的忏悔,拯救了临刑的人的灵魂,然而屠刀落下,却从米里哀先生心中亮起——生杀予夺的权力只属于上帝,人又如何能够心安理得地染指呢?
米里哀先生,甘于清苦,过着简朴而又感人的生活。主教的忙碌无损于他对心灵宁澄的追求。如同苦修士一般用餐,作息,生活,简陋的房子恰容下这样一颗光辉的心灵,却遮不住璀璨的光照亮四周。有一点需要强调,米里哀先生的房子从没有一扇门上锁,随便那个过路人,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推门而入。“房舍如无天主守护,人再怎么看守也徒然。”而先生的圣洁和博爱,也让凶恶的罪犯和强盗为之折服。
“永远也不要害怕盗贼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险,小危险。还是惧怕我们自身吧。偏见,就是盗贼;恶习,就是凶手。巨大的危险在我们自身。威胁我们的脑袋或者钱袋的危险,何足挂齿!一心考虑威胁我们灵魂的危险吧!”
也稍微谈一谈巴蒂斯汀小姐和马格洛太太,两位妇人,在如此光辉的心灵身边,如何能够不受到感染呢?她们始终照顾,并遵从米里哀先生,他们是同道人,同是上帝的人,只是不像米里哀先生那样更靠近罢了。
最后,米里哀先生自然也稍微有些自己的政治倾向。他曾为一个国民公会代表做临终祈祷,谈论过九三年法国革命处死国王的事情。国民公会代表那种对进步的追求,对社会和平和百姓受苦的认识,以及对暴力革命的理智,也给主教大人带来巨大的震动,但始终无损于他的慈悲心怀。当然因为他的慈悲,因为他的朴实和穷困,与众不同而且不追名逐利,便缺乏簇拥,没有什么地位和财富的争端,自然与政治也相当绝缘了。
“他这种普施万物的仁慈,与其说是本性,不如说是一种伟大的信念在生活过程中,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在他心中点滴积淀而成的。须知滴水穿石,人心亦然。滴穿的洞不会消失,心中的积淀也磨灭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