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勿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我们继续讲夏三月如何调神。清代张志聪认为:“夏季三个月,由于阳气最旺盛,所以万物茂盛而华秀。到了夏季阴气开始微微向上了,阳气开始微微向下了,所以是天地气交。
阳气施与万物,产生‘化’的作用;阴气使万物凝结成形,产生‘成’的作用;这样阴气的‘成’、阳气的‘化’相结合,所以就使万物华实,也就是开花结果的意思。
晚睡早起是夏季重要的养‘长’气的方法,无厌于白昼的时间长,是不使‘长’气懈惰。
长夏这个季节是火和土发挥作用的季节,人一旦发怒,则肝气容易逆行,那作为五行土的脾就易受伤,所以这个季节应该使自己的心志不要产生怒气,使华英成秀,华是心之华,是指心的神气,让自己的神气茂盛秀丽。
夏季之气浮于外而且长,这样体内的阳气就想要疏泄到体外去,阳气疏泄后,人体的皮肤腠理就变得宣通,这时的气机疏通畅达,就好像有好乐之处在外面一样。
上面这些都是和夏季之气相应的,也都是养‘长’气之道。
心属于火,旺盛于夏季,如果逆夏‘长’之气,则会伤害到心。心被伤,到了秋季就会成为痎疟之病。因为输送给秋季的能量少了,人体在夏季失去了‘长’的力量,到了秋季怎么会产生‘收’的力量呢?
夏季的阳气浮‘长’于外,到了秋季而‘收敛’于内,如果夏季失去了这个‘长’,秋季怎么会有‘收’呢?到了秋季阴气上升,人体下焦所出的阴气和上焦所逆行的阳气相互搏击就成为寒热的阴虐之病。
人体的阳气发源于下焦的肾藏,这个阳气它春生于上,夏长于外,秋收于内,冬藏于下。如果夏季阳气逆行,不是长于外,到了秋季就会失去了收的力量,收的机制发生了障碍,到了冬季则阳气就无法闭藏,阳气也就回不到它的发源地,那么人体的气机就循环不起来了,这就是人体的根本之气受到了损坏。到了冬季时由于寒水发挥作用,如果没有阳气的温热配合,冬季之时的病就变的非常危险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