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继位后的三年中,不但不理朝政、日夜淫乐,还威胁大臣们说:敢于进谏者死!
时任武官首领的右司马伍举对庄王说,我有一段隐语很好玩,想进献给大王。
这时,庄王左手搂着郑国的女子,右手抱着越国的美女,正在听钟鼓乐。
伍举说:臣听说,南方有只鸟,三年都不扇动一下翅膀,不飞起来,也不鸣叫,大王猜猜这是什么鸟啊?
隐语,是那个时候贵族间常见的玩乐项目,玩乐了三年的楚庄王自然是熟极而流:
三年不扇动翅膀,那是在养羽翼啊;不飞不鸣,是在看老百姓的动向啊!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定惊人。伍举请放心,你要说的,我都知道了,退下吧。
半年后,楚庄王亲自听政,成为楚国成就最大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这便是成语“一鸣惊人”的来源。
关于说话的艺术,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很牛叉的——不光有犯言直谏的“二货”,比如师旷,在威权体制下,还有更多像伍举一样的智者,隐晦的劝说国君,给以最中肯的提醒。
当然,前提是,你得有个听得懂、听得进的主子。对于晋平公之类的平平之辈,激烈一点的建议方式,也许才是最好的。
本来想多说几个故事来说说隐语、寓言的趣事,说那时候的人,其实在睿智上,古人一点不弱于今人。今天忙,就拿这个常见的故事来顶个差吧。
顺便说个楚庄王的小故事,很见得这个人的厉害之处:
楚庄王请群臣夜宴,请出最宠爱的妃子倒酒歌舞助兴。风来,蜡烛熄灭。等待下人点灯的时候,妃子惊呼一声,然后向楚庄王耳语汇报:刚刚有人摸我的屁股,我已经扯下那个人的帽缨,点了灯就知道是谁。
楚庄王趁着灯还没点,对大家说:大伙儿都把帽缨取下来吧。于是谁也找不到谁是趁黑偷摸楚庄王宠妃屁股的人。
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之宴”。
几年后,楚庄王问鼎中原(对,这也是和楚庄王有关的成语),和晋国打仗,每每有一个将领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楚王问:你怎么这么厉害啊,我要赏你。那个将领说:大王还记得几年前的绝缨之宴吗?那个一时糊涂的人就是我。大王如此待我让我保全性命和名声,我只能以死报之!
笼络人心的手段有很多种,古人已经做到了极致(三家分晋的赵家,更是个中高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的原因。
文末乱弹
1)伍举,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的爷爷。
2)还有另外一个成语也和伍举相关,叫“楚才晋用”。
3)用隐语来劝说君王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太多了。中国古代寓言背后的故事,一半是智者隐喻君王的,还有一半是现在MBA的案例教学法,用类似“温水煮青蛙”、“短板效应”之类的浅显的话来说一个高深的道理——比如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里的“刻舟求剑”,虽是小故事,却是说的不知变通,不行改革,无法治国的大道理。
4)楚庄王的“三年不飞”,耽于淫乐,其实有着无奈,权臣当道,强臣弱君的情况下,容不得楚庄王有所作为,只能以酒色宴乐来麻痹对手。和几次想暗杀赵盾的晋灵公相比,楚庄王的做法无疑是正确而有效的。
更多春秋小故事,请关注我的专题《野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