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图语写作(42)小雪时节话养生

11月22日这天,我们迎来了小雪节气。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等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较高的节气。之所以称为“小雪”,指的是“气寒而将雪”,此时虽寒气渐重,但尚未到满天飞雪的严冬。也就是说,小雪节气一到,寒冬的脚步已经来临,冷空气活动趋于频繁,气温将持续走低。意味着冬季降雪将拉开大幕,预示着冬天真的到来了。

中医养生讲究“顺时养生”,《黄帝内经》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本义是根据“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的理论原则,指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从收藏之气以养阴,这成为中医学所强调的“顺时养生”的思想。这一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方法,在人们养生防病,抗老延年的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小雪节气里,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相应减缓。因此,小雪节气的养生便显得尤为重要,应顺应自然规律,注重“藏”与“养”。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饮食养生

小雪时节,所谓的“冬眠”正式开始,如果搁以前的慢时光,人们应该窝在家里,燃上红泥火炉,聚餐煮茶吃酒,一家人和和美美,安享天伦之乐。

现代的快节奏,让一家人围坐一起,一日三餐,有滋有味地慢品人间烟火成了奢望。但是,无论多么繁忙,进入小雪节气之后,天气渐寒,饮食上还是应该注意适量地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温补性食物,如牛羊肉,鸡肉,韭菜,鸡蛋等,帮助提升身体的阳气。同时,还应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补肾养肾,以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营养吸收,提升免疫力。

冬季气候干燥,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梨,苹果、蜂蜜、白萝卜、大白菜等,这些食物能够生津润燥,以辅助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二、起居养生

小雪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寒冬,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为了避免寒冷损伤阳气,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尤其是头部、颈部、胸背、腰腹和足部的保暖。外出时,应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用品,避免感冒和其它因寒冷引发的疾病。

小雪时节,天短夜长,应注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医认为,冬季应该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养阴气,有助于平和阴阳,增强免疫力。老年人时间自由,建议晚上最好在十点前入睡,早晨可适当懒床,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洗漱,锻炼身体。

虽然冬季寒冷,但也应该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滋生。以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屋内空气污浊,引发呼吸道疾病。

三、精神养生

小雪时节,天气阴冷晦暗,容易引发抑郁情绪。因此,应保持乐观心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注意调节心态,听音乐,适当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

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虚弱。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静心养神,缓解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四、运动养生

小雪时节,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人体新陈代谢减缓,但是,依然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保持适度运动,不要从事过于激烈的活动。

应避免在寒冷的早晨或夜晚进行户外运动,可选择在上午太阳出来以后,或中午较暖和时锻炼,适合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八段锦等,配合深呼吸,有利于排除浊气。

运动不宜过量,避免出汗过多,损伤阳气。避免大风、大寒、大雪、雾霾等天气情况下锻炼。

另外,为了做好冬季养生,建议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冻伤,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帮助睡眠。泡脚时适当加入当归、桂枝、艾叶、红花等草药,以增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

总之,小雪节气的养生,应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动等方面进行调养。通过合理的调养,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冬季的气候特点,保持身体健康。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遵循传统养生理念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个人的身体体质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达到养生的目的,养出健康的体魄。以充分享受冬日的生活乐趣,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冬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