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时收到了女儿小涵的一条微信:“妈妈,不公平。”后面连着一串生气的表情小人儿。
以平时对小涵的了解,我已经大概猜测出是什么事情让她感觉不公平。
下午四点钟,我收到了一条学校发来的校讯通,内容是通知家长们明天三八妇女节,学校下午放半天假。
但紧接着,四点半时,我又收到一条校讯通,是通知排练团体操的一百三十名学生中午可以在学校就餐,下午一点至四点在学校进行团体操排练,而小涵正是这一百三十名同学里的一员,这就意味着小涵下午是不能休息的。
我猜想,应该是明天下午不能休息这件事情让她感觉不公平。
不过,我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说出来,我想,既然小涵感觉到不公平,说明她现在的情绪一定是很不爽的,需要表达、需要倾诉、需要有一个出口来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我回复信息:“为什么呢?”
“因为明天下午全校休息,我们130多人需要从一点到四点排练,四点家长才来接。”我收到小涵的回复
看来,小涵的不满和我猜测的八九不离十。
我回复:“我理解你。”
小涵发来:“哦。”
随后小涵发来语音:“有人都不想排练了。”
我回复:“坏事儿也可以变成好事儿。”
小涵又发来语音:“我不想上,麻烦,作业还一堆。”
我回复:“妈妈理解你。”加上三个拥抱的小人儿
待我下班回到家,小涵正在床上装睡。我故意拉长了嗓门,说:“哟,小涵都已经睡着啦!”
小涵听了,“咯咯咯”的笑了,一骨碌儿爬起来。
看来下午不爽的情绪已经跑走了一大半儿。
吃晚饭时,我故意说:“小涵,你可从来没有在学校里吃过饭,明天你就可以尝尝学校的饭菜香不香了,而且还能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吃饭呢!”
小涵听了,兴奋的点点头,看来她对明天中午在学校就餐充满了期待。
在学校就餐是她接受不能休息这件事情的一个切入点。
晚饭后,小涵说,其实,排练团体操我挺喜欢的,但是一想到其他人休息,而我不能休息心里就高兴不起来。但是,在学校吃午饭,我还是头一次呢!
小涵表达出了她的真实想法,我想,她已经找到了让自己心里舒畅的平衡点。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认知有完全不同的情绪行为表现。
直接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看法)。
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看法),就可能改变情绪和行为。
孩子的情绪,来得快,走的也快,需要的是我们成人智慧的引导。
育儿路上,不仅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开导,更需要成人理智的包容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