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内容变现不新鲜。当然,买书、杂志、报纸,都不是新鲜事。
但,互联网里的内容一向是「免费」的,所以「付费」才新鲜。
去新浪、网易看新闻,无论内容如何精良,不用掏一个钢镚。下载种子,无论电影时间多长,不用掏一个钢镚。看电子书,无论多少字数,不用掏一个钢镚。
不是知识付费新鲜。而是「网络付费内容」这件事新鲜。
不是内容变现新鲜。而是「广告主在自媒体投放广告」新鲜。
其实,网络付费内容存在很久了
10 多年来,网络小说,走过萌芽时的艰辛,如今已是成熟的「网络付费内容」模式。
别忘了起点中文网,曾经一统网络文学江湖的王者。
2004 年,盛大收购起点中文时,相当于 1500 万人民币;2015 年,盛大出售盛大文学(也就是起点中文)时,估值达 50 亿人民币。10 年时间,333 倍的资产增长。即便挑剔如巴菲特,也会认为是一个好投资。
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吴文辉,在 2002 年的洪荒年代,确立了网络文学的行业标准:
1.「收费阅读」:每千字 0.02 元人民币,向读者收费,向作者分成;
2.「月票」:付费读者可获得「月票」,选出自己喜爱的小说;
3.「排行榜」: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会放在排行榜上,小说作者有机会成为人气作家获得更强的曝光量。
根据读者的喜好去写文,适应读者的文,赚钱比较容易
起点大神「跳舞」总结网络小说的内容机制:全民写作,全民阅读。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文学网站写小说。但只有签约作家才有收入。
而只有小说本身更新了一定的量,有一定的人气后,小说本身才能通过编辑的评审,作者成为签约作家。
成为签约作家后,需要获得更多付费用户「月票」的支持,他的作品才能跻身排行榜,作品跟作者本身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看到了没,在网络文学的创作机制下,无论什么题材,无论出身如何的作者必须想方设法知道读者的「爽点」,形成传播,才能获得名气——进而拥有更高的收入。
如今,在批评「咪蒙」是毒鸡汤之时,何不反过来想一想,她是如何做到篇篇百万阅读量?
无非,她写的,是读者想看的。
以下这句话来自网络作者交流论坛「龙的天空」:
根据读者的喜好去写文,适应读者的文,赚钱比较容易。
网络「爽文」,是标准的网络文字内容产品
如果说以前纸本读物,以前的读者群体,存在于全国线下书店、报刊亭。那么,起点中文网所面对的,就是网络上汹涌的点击——再之后,就是 App、微信公众号。
和现在所讨论的传统媒体、新媒体一样,网络小说就是相对传统小说的「新媒体」。
根本差别,是在于线下发行,还是线上发行。
如果把网络小说视为「产品」,那么作者本身就是「产品经理」。这种比喻没毛病,起点中文网本身就是互联网产品。
点击量、人气度、购买率,决定一部网络小说的数据指标。在这样的数据指导下,在多年网络创作实践中,就会形成方法论,也就是「套路」。
网络小说里,有很多套路,比如撩拨人们心中欲望的「爽文」。在知乎上,某匿名用户总结突出畅快感、成就感和优越感三种取向。故事情节,总共有 14 种不同做法。
套路天天存在,只不过,读者是否自愿被套,是另外一个问题。
现在,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制作,也已经上升到方法论的比拼。比如说,一个标题的起法,文章的结构,第一段应该多少字,X 型文案还是 Y 型文案。哦,我还忘了,还有 UC 里帮每一篇网文起标题的「震撼部」。
这些标准的提出,才表明这个行业进入成熟。
毕竟,标准化是一切成熟行业的前提。
通俗小说,该有通俗小说的样子
网络作家的代表人物唐家三少说,「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其实是通俗文学或者是类型文学,而传统文学一般都是指严肃文学。严肃文学更多是知识性、教育性,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东西。
我给通俗文学的定位是在大众紧张的生活学习之余,给大家带来一些最廉价精神享受的东西,而严肃文学会对你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和帮助,两者的创作方向不同、与读者的关系不同。
通俗文学的销量哪怕是严肃文学的 100 倍,它也永远无法取代严肃文学的作用。」
每一种内容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功能。这是一个生态,而非一亩田地。
咪蒙所创作的,不就是一种面向通俗大众的一种内容么?那么拿她的内容,其它严肃内容比较,未免不合适。
内容快餐就是快餐,而做得好的快餐,可以形成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巨头。但
如果你的目标进入米其林,那就不要和快餐比。
两者都是胜利,只是,是不同的胜利。
如今付费的,是「非文学」内容
网络文学的「付费模式」,告诉了你我,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而且有能力付费。关键是,有没有人创造出这样的模式。
现在,起点中文网以及它的后来者,已经创造了「互联网付费文学类内容产品」。
现在的「得到」、「知乎 Live」、「分答」等等,正在创造这「互联网付费非文学类产品」。——既然并非文学,那么它的载体就可以脱离文字,构成更多的形式。
这个标准正在创造中。
但是它的特质,和网络文学一样:全民阅读,全民参与。比如知乎 Live 的听众,可以对内容进行点评,而且如果觉得不满,会在知乎上直接表达。
什么都要爽
网络新生代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用最新流行的渠道接收内容,而这些渠道的特性,反过来会影响内容的塑造。毕竟:
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用户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有什么样的粉丝就有什么样的明星。
现在「小鲜肉」正在被批评。他们,不也是新渠道下的新内容?
让我想起大张伟的《倍儿爽》:
就这个 feel 倍儿爽!倍儿爽!爽爽爽爽!
原文发在爱范儿:http://www.ifanr.com/8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