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的一部免费的电影《囧妈》,让今年困在家中的我们心中,终于有了一丝年味。这个电影看完之后,联想在现实生活中妈妈的千万种样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都有同款的妈妈。
01
适当的距离,才是解决母与子问题关键的一把钥匙。
从小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却总是过度地干涉我们成年以后的生活。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升职,甚至是什么时候度假……母亲不遗余力地干涉,让年轻人总是叫苦不迭。
电影中的徐伊万结婚后一直忙于事业,夫妻由于种种原因分道扬镳,而不知内情的母亲却还在一直催生孩子。
我的同学小方大学毕业后一直被母亲催婚,她和男友关系确定后带回家,却被母亲一哭二闹给生生拆散,原因是这个准女婿家是外地的。小方是一个独生女,痛苦抉择之后,和男友选择了分手。可是如今都三十好几了,却再也没有遇到过能走到一起的,她的母亲却依然不依不饶地催,害的小方都不愿回家了。
可怕的是像小方这样被母亲干涉婚姻的年轻人却并不是个例。
其实,儿女成人后,父母不必过多地干涉,只要适度地引导。特别是婚姻生活,往往出于好意却适得其反。
02
如果说母爱是一种永远的暖,子愧则是一种永远的痛。
在我们成年以后,母亲就已经老去。我们记忆中没有母亲年轻时候的辛苦,只有她年老时候的唠叨和琐碎。我们不了解母亲年轻时候的艰难,或许是自己的记忆不够深刻,或许是自己的心思不够,我们无法全部了解母亲的过去,甚至我们中的许多人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而母亲对我们爱吃什么,爱玩什么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本身就不公平。成年以后的我们和母亲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开始掌握一切的主动权,我们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在家庭中也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蛮横,总是强势,却忘记了母亲已经越来越老,也越来越需要我们的帮助,然而却在我们面前假装自己的坚强。
成年后的我们总是忽视母亲的老去,却不知道,母亲随着一点一点变老,就一点一点离我们远去,当有一天,母亲真的不在的时候,我们即使再多的悔恨都无法弥补。
老舍说:人,即使活到90岁,有母亲便多少还有一些孩子气。一旦失去母亲,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色香在,却失去了根。
电影中徐伊万的母亲年轻时候是一个爱好文艺的姑娘,本来在莫斯科作护士,有着美好的前途。因为和伊万父亲结婚,于是留在了新疆。可是生活不是爱情,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始料未及,如伊万父亲的酗酒家暴,如伊万的出生。
电影中的母亲选择了隐忍,选择了面对,选择了坚强,所以,母亲心中太多的痛苦,伊万并不知道,也不了解。而当他了解到母亲为了自己做出了许多的牺牲之后,愧疚代替了愤怒,他选择了道歉。
03
母亲会自然而然地把儿女的不幸的罪责揽到自己的身上。
母亲总是拥有着最博大的胸怀,从小时候期盼孩子健康成长,到长大后期盼孩子事业顺利,家庭和顺。她们总是拥有过多地焦虑,总是不遗余力地给儿女助力。
从小时候孩子生病怪自己照顾不周,到长大后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怪自己辅导的不得力,甚至孩子体质不好,也会怪罪自己孕期没有补充充足的营养。
在我们绵延不息的一生当中,母亲的爱和责任感一直都在,无论孩子10岁、30岁、50岁、还是70岁、90岁。
如电影中,徐伊万离婚,母亲卢小花也怪罪自己,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担所有的痛苦。母亲总是想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来成为儿女成长的垫脚石。
04、
在灾难面前,母亲一定是挡在儿子前面的那个人。
就像电影中的大熊扑向儿子的时候,母亲卢小花挡在前面,本能地保护儿子徐伊万。
林语堂曾说:“父爱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母爱却是与生俱来的。”
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怀抱着婴儿,孩子没有丝毫伤害,抢救队员到时,孩子哭声洪亮,而母亲却早已去世多时,却依然保持着这个坚毅的姿态,我们的抢救人员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母亲的手掰开,把孩子从她的身上分开。她分明是让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生的希望,本能地牺牲自己,保护孩子。这个故事让现场许多人留下了热泪。
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当初我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你,如今遇到危险时,我拼命也要保护你。
而现实中的母子,往往总是在互相伤害之后,才懂得对方的可贵,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能明白彼此的不可或缺。
当子女明白:那个已经思想落伍,腿脚不便,可能整日唠叨,又毫无重点的人是最爱你的人。但只要你愿意用心体会,这些都是她在为你勾画幸福最初的轮廓。
当母亲明白:适当地放手,保持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关心,却又互不打扰,适时退出,在安全距离之外默默地关注对方,子女才能够真正地成长。
愿天下母子,都能够和谐相处,理性和解。家和,才能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