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些震撼的电影,不过在我知道是虚构的之后,便觉得索然无味,甚至觉得它有夸大其词,博人眼球的感觉。毕竟真实的东西才能引起人共鸣。
血战钢锯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冲绳岛战役期间,取材于军医多斯救了75名战友的真实素材改编而成。我搜索了美国这位杰出英雄,结果发现确有其人,相比于改变世界,挑起战争而四处开疆拓土,征战杀戮的拿破仑和希特勒来说,像多斯这样用另外一种方式阻止战争进程的反战人士更让我敬佩。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家都在杀人,多斯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他是去救人的。
发动战争和上战场拯救人,两者都需要勇气。战争推动了人类的进程,同时也带了重创和毁灭。多斯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为了国家和人民,美国战士上战场杀敌,多斯怀着简单的和心头的教义和信仰,奔赴钢锯岭前线救人。
在生死面前,活着的人们赋予的“英雄”称号,对于多斯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多斯的父亲是一战时期的老兵,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上战场出生入死的那些兄弟。很多兄弟长眠于墓地,多斯的父亲经常去墓地怀念他们,战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多斯的父亲酗酒,脾气暴躁,醉酒后会打人。
他对兄弟们的死去感慨,人们会立碑纪念这些死去的战士,可是他们终究成了尸骨,纵然流传千古,流芳百世,他们也听不到看不见这些荣誉,诚然,这位经历过战场的人抒发的感受,更让人觉得清醒和真实。战争带给人荣耀,也带给人死亡。作为一个父亲,当然想保护自己孩子的性命,不愿见其尸骨还乡。
剧中有一句台词,我记得很清楚,In peace,son buries father; In war, father buries son.(和平年代子葬父,战争年代父葬子)这是战争带给人巨大荣耀背后的残酷伤害。事物都有两面性,由此可以想象,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分崩离析的样子。这也是他反对多斯弟兄两上战场的理由。从一个同是父亲又同是军人的口中说出这句话,战争给带给人的残害就更加具有信服力了。
人们的确也会觉得你了不起,人们会为你献上鲜花,然后幸福地享受他们的美好生活,忘记你。多斯的父亲为自己那些兄弟和自己觉得遗憾,也许这是导演想表现的反对战争的主题吧。
多斯从战场上返回之后说,墓地里埋葬的为别人的幸福而长眠于此的战士才是英雄。我觉得多斯枪林弹雨中只身犯险,返回战场拯救75名战友,把他们一个个用绳子系住,安全送下钢锯岭下的事迹也是奇迹。多斯战后耳朵失聪,身体残疾程度90%,一生都失去劳动能力。英雄分两种,死去的是一种,活着的也是一种。
爷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每次说起参战的经历眼睛里熠熠生辉,总有说不完的话。我想,上战场保家卫国能给他带来无尽的精神上的成就感和荣耀感,对他来说,真好。国家对军人很优待,爷爷的工资逐年上涨,爷爷去世之前的好几年每逢过年县里都有领导干部来慰问,还带来了粮油等慰问品,所以我们国家对军人精神上物质上的抚慰和照顾做的很到位,让这些为国家奋战的人心头有了很大的慰藉。
那些为国鞠躬聚萃的人们,理应享有这样的待遇和尊敬。战后爷爷也负伤三处,有次,美国兵的刺刀插进他鼻子处,好在最后死神与他擦肩而过,好险。
我们听得唏嘘不已,但爷爷每次说起来倒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仿佛伤口就是他的荣誉一般。
没有上过战场,拿过武器,我总是局外人。仅就自己的触动,说几点。
我羡慕那些拿起武器为国家献身的人,不管是自愿还是迫于压力。今天的老一辈的人给我们讲述他们的峥嵘岁月,浴血奋战,教科书和纪录片和纪念馆怎么样为我们描述生动的场景,我们都觉得离我们很近,但又隔着那么些距离。我们一生下来就在金色的摇篮里,老实说我们无法和他们一样感同身受。
然而他们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们比我们更能感受到国家生死存亡那刻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牢牢联系在一起的,同呼吸共命运。那时候青年人眼睛里有光芒,谈起救国救民慷慨激昂。不幸的是,他们有一部分永远也看不见这充满鲜花的世界。多希望能够把这份斗志移植到现在和平年月的每一天的奋斗之中。
然而,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艰涩,每个时代都是不好过的。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也着实大。庞大的人口,飞速发展的经济,更大的广阔前景背后是更大的竞争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脱颖而出,大家削尖了脑袋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一直都存在。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血泪史比今天的鸡汤文也许还要奏效很多。我们忘记历史太久了。太多的浑浑噩噩度日太久了。今天我们哪里感受得到血脉喷张的感觉,有些事是自己需要经历才能有共鸣的不是吗?
读史使人明智。希望我们回头望过去的路程,能始终清醒,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历史需要铭记,和平要加倍珍惜。希望我们珍视和平年代的安稳,坚守本心,不辜负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