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写作成长营,6月21日。
一晃“家庭主妇”6年了,还在继续中!
家庭主妇的活:家务+带娃。
以男人为核心的主体,只能知道个概念名词,他不用怀孕、产检、生产、不用哺乳、带娃,父亲本能的觉醒会晚很多。娃前、娃后生活的主题是工作,不会变。男人很少有为孩子生活换挡的。
家婆这一个群体,是有生活体验的过来人。在媳妇面前:好了伤疤忘了疼+护犊子、怕儿子吃亏,鲜少具有教儿子“共建共赢”家庭的智慧,更多的是把家庭当成权力的争夺场。在提供了帮助的时候,也带来巨大的困扰。得失之后,少有和睦:长辈在等着一声“谢谢”,媳妇还在那里“憋屈”。
真正体谅的是“亲妈”这个群体,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本能的想到这个人!她们在全身心付出帮助的时候、没想过索取。没想过通过帮助“置换”物质、家庭权利,没想过收获“尊重”刷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实则是要孩子为他们的感受买单)。没想过和女婿抬杠、过不去。在帮孩子的时候,清晰的知道自己是“外人”,不越界不干涉。这也是女人都想找亲妈帮忙的原因。
有点悲哀吧:最体谅你的不是“枕边人”,而是“外人”。
这份体谅真的很珍贵、很重要!时不时有极端的妈妈伤害自己和孩子的新闻。我心痛这些孩子,也心痛这些妈妈。她们并不是蛇蝎心肠、十恶不赦。她们不惧生育孩子的辛苦、鬼门关走一趟回来,却在养孩子的日复一日的艰辛中,在枕边人以及婆家人的冷漠、无视中溃败,最后,“积压已久的情绪”在看似鸡毛蒜皮的琐事中产生“应激反应”,引爆、万劫不复。她们的需求好简单,只是想:被看见,被认可!只要有真切的关心和体谅,就像打了“强心针”,有能量去面对日复一日的琐碎。
以我自己为例:现在大宝小学二年级,小宝幼儿园小班。
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已过了全年无休、没日没夜、一天24小时不够用的日子了。从有孩子起,就没有一觉睡到天光的历史了。晚上是要起来喂牛奶、洗奶瓶、换尿布、盖被子。这是最基本的常态,还有早教、特长、上医院……
宝爸认为我是“全职妈妈”,这是我的工作,没帮什么忙。他很“羡慕”我能陪孩子一起午睡……无知啊,不是这个午睡能迅速恢复体能,能撑几年吗?这种情况下,体谅从哪里来了?
宝爸尚且是个自律、高尚、能理解同理的人,尚且如此。我闭着眼睛就知道这种现象有多普遍,会让人有多抓狂。中国的男人急需要成长啊!
现在,大部分人认为孩子上学了,我过着闲人野鹤般的日子。那看看我一天的日常吧:
❶早上送小宝到幼儿园,稍堵车,回来近10点。
❷洗衣(手洗+机洗),
❸归置(放假三天,家里像战场)
❹打扫卫生
❺拆洗床上用品(先侵泡人工洗、现正机洗)
这空档去吃个快餐,回来晾晒在楼顶。
晒张图,大汗淋漓,像汗蒸一样。快滴进眼睛就擦一把。
冲洗、稍微休息一个小时。
❻准备好晚饭
❼接孩子放学
❽陪玩+洗澡+作业+睡前故事。约11点可休息。
……
这些,家里上班的人,是看不见的!只要照常运转,昨天、今天、明天都一个样,没啥变化。如果罢工一天,变化太大,全乱套了。
……
这是有心人可见一部分,可以量化出社会价值的一部分。
最难的是面对孩子,没有任何一个课本、没有任何一堂课,教我们如何当妈妈!孩子到来了,“不可推卸”的第一次当一宝的妈,二宝的妈,每天层出不穷的状况带来的思考、压力,唯有学习成长可以化解,当妈妈如同再生,“先育己,在育人”不是轻松的一句话,是需要巨大的心血去陪伴观察孩子、觉察自己、去践行的。
还有哲学问题困扰:人一生都在寻求的价值感、归属感!主流社会的狭隘“推波助澜”了无价值感。如何在重复、锁粹、满地鸡毛中觅得呢?如实说,寻不见就失落着,“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家主妇着、却羡慕上班一族,很是撕扯。这在家庭主妇中占大份。寻见就相得益彰,妈妈和孩子相互滋养,共同成长。即使如此,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持续不断的。
同一个辛劳过程,心情不一样,效果不一样。这中间只差了个“学习成长”。
也有很多“现实的原因”,不工作没收入维持生计,怕不工作落伍、陪社会淘汰了,怕被老公嫌弃了,怕陪婆家人看低了……怕这怕那怕很多,唯独不怕孩子的“没有陪伴”的缺失和遗憾。请得起保姆、各种托管、陪孩子几年就没饭吃了吗?进城务工让孩子留守、去掉几年就防碍富贵进程了?都没有!只是你用“外在评判”支撑“自我价值”体系,只是“避重就轻”、符合大众价值的巧妙躲避。
随着二胎放开,很多男方及家人有了“成双成对”的梦,能有儿有女更是完美。可是女人却不想生。为什么?女人天性比男人更爱孩子,不想生,只是男人没有给到她信心,没有给到她安全感和体谅。男人们花几分钟当了爸爸,女人们要花一生的心血当妈妈,不敢不慎重。
“家庭主妇”是无收入、有风险的工作,让许多人生畏!高投入、回报当下不显、在未来又不可期,让人迷茫!“稳定收获、降低风险”在于“爱自己”,不放弃自己,不在锁粹中沦陷。不在江湖、心有江湖、与时俱进。
家庭主妇有价值,而不是谁都敢做![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