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感动…荐读…
感人故事(一)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ー定到老师的葟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オ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感人故事(二)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感人故事(三)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故诚忌。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文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衣食丰厚。
感人故事(四)
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感人故事(五)
李宗仁尊师若父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故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
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