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罗振宇的电视节目《知识就是力量》第二集,在阐述人生价值时他提到狭窄框架效应,引发了我些许思考。
首先我在想,效应是什么?查了查,它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现象,是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而罗振宇提到的狭窄框架效应,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
那狭窄框架效应是什么?可以用一句话说明。它就是当一个问题有2种或以上相似的逻辑意义时,我们可以选择的决策应该有2种或以上。但有时因为我们只把全部注意力放到其中1种逻辑意义中,所以决策时会忽略全局的问题所在,狭窄框架效应就产生了。
举个简单例子呗
有段时间我闲赋在家,昼夜颠倒玩游戏,颓废得很哪。我妈非常担心我就此不工作了,在家啃老度日。一有机会她就训斥我:你看你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快找工作去!找份帮你买五险一金的工作!
这句话十分寻常啊,每位妈妈都曾经这样训斥他们不争气的儿女啊!有什么特别?我们来分解下这句话:
第一句:“你看你现在成什么样子了?!”充分抒发她对我现状的极度不满,这是我们常说的“因”。
第二句:“快找工作去!”动机很明显了,是催促我去找工作。
第三句:“找份帮你买五险一金的工作!”在她眼里,有五险一金的工作就是稳定的工作,没有的都是骗人的。限定这样的工作范围是为了我好。
因此,这三句话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我太颓废,所以她催促我找一份她觉得合理合适的工作,就是帮我买五险一金的工作。看!这份五险一金的工作就是她给我设定的狭窄框架。但这只是她给我的框架呀,为什么我要听她的话,不可以找没有五险一金的、但有日常费用补贴的工作吗?或者一份高收入的但只买三险一金的工作?关键是如果我也真的只盯着这个五险一金的条件去找了一份工作,狭窄框架效应就此产生了。就是说,我也给自己设定了这个框架,没有逃脱出去看其他工作了,那我不是少了很多就业机会了?!
它就在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狭窄框架效应的运用者时刻影响着我们,电视广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打我们小时候就常常会被一些广告“洗脑”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广告是喇叭正露丸,当年在粤语地区是家传户晓啊。
“有肚痛,喇叭正露丸系权威,肠胃曳,吃两粒即刻消滞,要信我,佢使你肠胃舒畅,喇叭一响,精神晒!”
容我翻译下大概意思:肚子痛时吃喇叭正露丸最有效,肠胃不好吃两粒就好了,要相信我它能使你的肠胃舒服,喇叭一响人就精神!看了这广告,立刻使你记住了喇叭正露丸是治肚子不适肠胃不好的药,而且非常有效,两粒就能让肚子肠胃变舒服了,肠胃舒服了人就精神饱满没问题了!
这就是一个成功广告的例子,用几句简明的话语,向我们框定产品的形态、效用和意义,让消费者立刻记住了这个产品并掏钱消费。不难看出,电视广告的魔力就是运用狭窄框架效应,在消费者心中搭建产品的框架,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并促使他们消费。
投资理财也受到它的影响?
小陈是位理财顾问,常常跟我分享客户案例。有一回他说很多客户只关注高收益率,其他都觉得是瞎扯淡。我问他客户觉得多少收益率才是合理的?他说起码10%,现在很多产品都10%以上啦,低风险产品没意思。我说所以最近这么多爆雷啊!其实这跟客户在投资理财的过往经历有关,这些客户很多其实不理解投资理财是怎样的,以往只接触过一部分产品,就觉得已经完全认知了投资理财的概念,自己跳进了狭窄框架内。
实际上,投资和理财是2个概念。投资是财务的保值增值,是钱生钱的管理决策;而理财是在确立人生目标后,制定合适的方案对财务进行管理决策,运用不同的工具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人生过程。可以看出,理财是与生命等长的,我们活这一辈子的时间里,都需要理财,而理财的过程中会不断穿插有投资的动作,所以很明显,理财是包含投资的。这就是投资和理财的区别。
而上面提到的很多客户只关注高收益率,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格局太小,是狭窄框架效应在作怪,没有全面看待投资这件事情。投资的原则有3,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收益率,安全性是保值保本,流动性是变现能力。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工具是兼具这3个原则的,兼具3个原则的反而很多。例如股票,它是兼具收益性和一定流动性的投资工具,但它不保本;定期存款是兼具安全性和一定收益率的,但要储蓄够一段时间才能变现;而货币基金是兼具安全性和一定变现能力的,而收益却比较低;保险是主要是负责安全性风险的防范,收益率和流动性不是主要的考虑范围。我们不难看出,一旦只认定高收益率,很大情况下是很难把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兼具的,并且投资理财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做长时间的、全面的理财规划。
怎么减少它的影响?
方法论不多说了,首先要从认知上改变。为了减少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更多框架,即是站在更多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情,从而做出全面的分析处理。就像摸象的四个盲人需要一起坐下来说出各自摸到的角度,四个角度加起来才能得出事实的全貌。而我们就需要搜集不同角度的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决策,并把这种习惯延续在理财生命的每一刻里。
另外还必须要有历史观和发展观,投资理财时我们不能仅仅是站在半山腰上看问题,要学会站在山顶上看问题,最好是要站在珠姆朗玛峰上看问题,如此才会“一览众山小”,才容易穿透历史的种种迷雾,尽可能地少受这种框架效应的限制,如此才能对投资理财的未来抱有一个乐观主义的态度,并做出理性的决策。同时我们还要规避 “坐井观天”的错误与狭窄的视野,时刻关注外面精彩的世界!
欢迎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