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史
哲学的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一般来说,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反映奴隶主中某些进步派别的利益,而代表奴隶主保守集团的思想家,则把原始宗教观念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建立起唯心主义哲学。所以,哲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展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基本路线的斗争。
古代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某一种或某一些具体的“原初”物质,带有直观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其中,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德谟克里特哲学与柏拉图哲学的斗争,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
在古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同时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般来说,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赫拉克利特有一段彪炳于世界哲学史的名言:“世界是万物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列宁高度评价了这一可贵的思想,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绝妙的说明。”
最先冲破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杰出的代表费尔巴哈。作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思想代表,费尔巴哈尖锐地批判宗教、反对崇拜神,要求尊重人。他的巨大功勋在于,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摒弃了自然界和人以外的独立存在的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从19世纪30年代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表明无产阶级已由原来的资产阶级附庸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为了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不能从资产阶级那里借用现成的哲学武器,而是需要代表自己利益、指导自己行动的新的理论及其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无产阶级就以崭新的思想武装,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开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正是在这一伟大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哲学是科学知识的反思、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批判中实现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按照它的科学的、批判的本质,根据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发展,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列宁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块整钢。这块整钢正是一个包含着多方面内容的统一的理论体系,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则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之中,体现在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之中。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表现为唯物主义、辩证法本身的相互渗透,彼此贯通。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水乳交融,血肉相连。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项原理之中。
既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一个普遍原则,那么,它就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
既然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人的目的、思想、动机等又是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出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即恩格斯所说的“动力的动力”。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整、彻底一元论的理论体系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是有机结合、高度统一、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四、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或者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最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