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很少发朋友圈了,甚至是有几年的时间,直接关闭了朋友圈入口。
关闭朋友圈入口的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学校里总是让老师转发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不少拉票的,这样的事情做的多了就越来越反感,但朋友圈入口开着,就免不了的总是想要点进去看看,于是一狠心,直接把朋友圈入口关掉了。
此后几年里,朋友圈离开了我的生活。
辞职之后,我尝试过微商,参加了一次线上的入门培训。
那次培训学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比如说如何发圈、如何管理群之类的,但最终我这个微商业务也没有做起来,原因是——克服不了发朋友圈的恐惧。
开始做自媒体之后,我在很多平台上都会发布自己的内容,特别是微博,视频、文章、图片和日常都会更新。
我没有刻意要求自己去发朋友圈,但即便是在视频号上也会更新我的视频,也从未把这些视频分享到朋友圈。
那时候我发现,比起朋友圈,在其他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内容更让我觉得轻松。
辞职之后我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可以说我给自己树立的人生信条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做的快乐。喜欢的事情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人生嘛,好不容易摆脱了苦海,剩下的日子就该让自己活得自由一些、快乐一些。
但事实上,我实际操作下来不光是“喜欢的事情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还把很多“不喜欢的事情”做成了“喜欢的事情”。
上周六参加了拆书帮的《心智突围》拆书课,拆书单上有一个活动问题——在你过往的人生当中,有没有什么你曾经特别瞧不上,现在却直呼真爱或真香的人或者事?
看着这个问题一回想,我当时就乐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我曾经特别不喜欢学习,初中升到高中,从优等生变成学渣,学习对我来说,是特别痛苦的事情,以至于高考之后就放飞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所以之后的十几年里,我的人生庸庸碌碌,却心态糟糕。然而现在,一天不学习都觉得浑身不舒服。
我曾经特别不喜欢看书,一年到头看不满2本;然而现在,看书看到飞起,每天不看书反而不安心。
我曾经喜欢做个小透明,即使拍视频,也不愿意上镜;然而后来,为了把我的想法传递出去,我拍了上镜视频,一开始写稿子背稿子,但因为觉得太死板后来直接脱口录视频,不仅是敢上镜,连口才也一起练上去了。
我曾经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演讲这件事几乎是与我无缘的,但是前段时间,我完成了第一次3分钟演讲,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我曾经特别害怕背文章、背古文,也特别讨厌练字这件事,然而现在,背诵国学、默写练字成了我的日课。
……
安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很惬意,但当体验过一次“克服内心恐惧”的经历之后,才会知道这种自我突破的感觉有多么的令人愉悦。
去年下半年,我参加了一次有关直播的培训讲座,虽然讲座上很多内容都是我在书里都了解过的,但有两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
我想这是新媒体的目标:把公域流量转换为自己的私域流量,提高粉丝粘性。
对我来说,不敢保证自己有能力做这个转换(当然还不到这个程度),但是通过打造自己的朋友圈,让新朋友认识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但由于这个不敢发朋友圈的恐惧一直存在,这项“打造朋友圈”的计划做的断断续续的,有时候干脆也就不发了。
为了克服这个存在已久的恐惧,我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别的平台发起来这么没有压力,而在朋友圈发缺这么多的压力呢?”
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太在意认识我的那些同事朋友的评价了。
之前有一段时间,每发一次朋友圈,我都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点赞和评论,这与在其他平台上发的感觉不太一样,我太希望得到同事朋友的认可了,所以一旦看到自己发的朋友圈没有人点赞或者点赞数很少,我就会特别的沮丧,以至于对发朋友圈这件事情越来越有心理阴影。
这其实和演讲有相似之处。
我以前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根本原因就在于太过关注别人的评价,担心自己讲不好,担心自己讲错,担心有人会发出不同意见让我“丢脸”……但当我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能够带去什么样的启发、别人又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启发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简而言之,关键在于初心。
所以当我在理清那些恐惧背后的想法、并找到自己的初心之后,发朋友圈给我带来的恐惧感就小很多,发朋友圈之后也不会太过在意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了。
一年多的学习和成长让我发现,很多事情的背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不管是我的老师长辈教导我的,还是我作为老师去教导别人的,都会说上一句“要融会贯通”、“要触类旁通”,但如果不始终保持一个思考的状态,就很难把事与事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以前我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割裂开来去对待,就比如说教育就是教育,只是负责教;学习就是学习,只是负责学;数学就是数学,语文就是语文,和其他学科都不能混在一起说……即便是有联系,也仅仅只能了解其中最表面的,就比如说“不识字就不能做数学题”这类的。
我最初想把自己的自我管理方法都分类别的进行整理——时间管理归时间管理,健康管理归健康管理,情绪管理归情绪管理……但后来发现,这些内容很难割裂开来去解释清楚,每一个领域背后都有盘根错节的庞大知识背景,了解的越多,融会贯通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对于发朋友圈这件事情来说,这种恐惧感的来源就在于不明确自己的初心,这在我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也是存在的,只是我并没有发现这其中的关联,一旦发现了这其中的联系,把一个方面的解决之道用过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