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我们换到了周五的游泳课。上了两次的游泳课,感觉场馆很好,但人太多。我生平最怕人多。为了避人流量,如果周末出游,我们都会早早起床,到预定的目的,这样游着也舒服;如果是节假日,我们也会避开高峰,为了不看太多的人;同样如果是场内的活动,我们也尽可能地避免高峰。周五一下课,基本去场馆的都是训练的孩子与大人,所以这个人流量一定是减半。
正如我所料,一进场馆,呼吸也畅通了不少。虽然我们迟到了些(因为下课的点,正是游泳课的时间,我们一切都在车上搞定,但也会迟到20来分钟),但总比人多拥挤要好。
教练说孩子很认真。我们游泳的目的就是锻炼,保持一定的训练量就可以了,别无他求。而认真,正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一个多小时下来,基本是OK的。我们第一次在室内吹头发(前两次根本轮不到吹风机)。正当吹发时,孩子问我:“妈妈,你不是在学心理学吗?能不能帮我解读一个问题?”
哇塞,还解读,我倒是挺好奇的,忙说,“可以呀,你又碰到什么问题了?”
“也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同学的一个小问题。小依很纳闷,为什么她妈妈无怨无故发火,害得她早饭也没吃就来上学了。”
“哦?是嘛,那怎么办呢?”
“我们中午打饭的时候,让她第一个打,她肯定饿死了。”
“哦,这很好呀。不过,不吃早餐肯定不行。妈妈发火一定有原因的。比如孩子不听话,有点磨蹭,比如吃早餐,挑三捡四的……那妈妈的耐心也会不够的,自然会发火了。就像我,有时也对你吼,实在耐不住呀!”
她听了,眯了一只眼笑着说:“妈妈就是只母老虎……”
“嘿嘿,怎么这样说你妈呢?”
我们在轻松欢快的对话中聊着同学,聊着生活……
我很开心,女儿能跟我交流这些问题,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敞开彼此的心扉。
家长与孩子之间保持永远的和平相处,那也是天方夜潭,我们家长也是人,也有情感,我们也会发火,但我们是大人,要把握一个度就行了。即便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就进行一个弥补,比如向孩子道歉,与孩子交流当时的内心感受等。把孩子当作一个大人来看待,真心诚意地与她交流,这样的效果反而更好。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我们需要不断在前行与磨合中,变得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