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起,每一阶段,每一次前行或者停驻,总会有遇见,在每一场或长或短的遇见里,智趣相投的,性情相近,各有所长的、互为欣赏的,越走越近,成为朋友。“得一知己”已是幸事,能遇见多人自是愉悦的了。我是那个幸运儿,每一阶段都有引以为知己的朋友,你也是的吧。
和a是高中同学,刚入校时不在一个寝室,初识时只是友好的同窗,不远不近的距离。后来成为同桌,她对文字的热爱和生活理解的通透感吸引着我。接触渐深,慢慢聊到喜欢的作者,某篇文章的感受,某个人物的命运。听到共鸣的或者被触动的地方,每次都是惊喜。周末的早上,约着一起去书店看书,或者爬山。不觉间,已是形影不离的姿态。高三时换宿舍,住到了一起,在头对头的相对位置。教室里同桌相伴,课后一起吃饭,回宿舍,又在彼此视线的轨迹里。我们再要好没有。
大学的时候,她在云南,我在河南。每次寒暑假,对回家的期待里,包含着能见到她。只要她在,每次回来都会聚在一起。和她挤在宿舍的单人床上,说看过的书,吃过的美食,身边遇见的人和事,聊所知道的其他同窗们的近况,家里的亲友。从不觉得之间有过时空的距离,每次聚到一起,我们都那么可说的话题,仿佛从未离开过。
工作后,我在广州,她在昆明,每年回来,都要约着见面。那会途径那个城市,是不住酒店的,因为她在。她在肯德基上班,上夜班时住在她的屋里,没考虑过是否侵犯隐私或者距离感之类的问题,因为彼此内心的信任。她下班回来会带回早餐,吃罢她补睡,我上网,不觉得各自做自己的事有什么尴尬的地方。午后一起逛逛超市,买菜做饭,是那样宁静的时光。
结婚后,我和先生回云南,生活在丽江。虽然近了,但各有各的生活,我们仍旧见的很少。除了丽江生活本身带来的愉悦外,蛮想能聚在一起。因缘聚会,认识了一位旅行社的男士,工作有能,言谈有趣,经历有情,感觉各方面都蛮优秀的。那年中秋节,他来客栈喝茶,聊起让给他介绍女朋友,立马想到a。当时觉得,两个灵魂有趣的人,当是合适的,至少生活会更有味。征询她同意后,他们互加微信好友,之后就自由发展了。那年国庆,他邀请她到丽江玩,我也终于见到她,那是回云南后的第一次见。
她和他的发展渐入佳境,第二年他们步入婚姻,她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一个人选择一个城,不觉得意外,因为她一直都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呢。我内心自然是欣喜无比的,因为终于在丽江这个不大的城市,有了亲人。
在这一次的停驻里,和她住的小区离得蛮近,步行十五分钟的距离。空了,约着一起去逛金甲市场,吃鸡豆凉粉和麻辣烫,去摘青梅泡酒,捡菌子,择野菜。而后他们搬家到新城,也间或聚到一起,她是懂生活的人,做一手好菜,各种烘焙也是美味非常。每次去,她都做好吃的,烤蛋挞,辣排骨,包粽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7年离开丽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和她又断了联系。她的信息,也只是从她朋友圈不多的动态里看到。然后,她也离开丽江了,和先生一起带着孩子换了城市。有时觉得,回云南,去丽江的几年生活,似乎只是为了成为那根链接她和他的红线。
之后的几年,他们事业的拓展,她也越来越忙,照顾孩子,照顾老人,支持先生的事,我们没再见面。有过三次联系,都是微信形式,是她和另一好友相聚分享于我。各自安好,也是很好的。
上月某日,微信通讯录提醒添加好友,是她的手机号码,微信问她是不是换号码了,她说换了几年了,问是不是打过电话给她。
时空的距离,也许没有真的断开衔接,但终究,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强化有赖于互动和亲近,当我和她都沉浸在现在的生活里,也许,一如多年前,再次聚首,还可以亲密如初,仿佛从未离开,但也许,我们会有相顾无言的尴尬,不至于相忘江湖,但也无法一如往昔的无所不言。
你和你的他(她)呢?在时空里,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