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一颗终身学习的心

“ 无论我身处何种位置,不要因为当下有了些成就,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有让自己保有一颗终身学习的心,不断地改进思维和提升认知,这样才能在新的环境中持续保持竞争力。

01

这次年终绩效评估,原来有位技术能力不错的同事,在担任不到一年的管理岗后被“涮了下来”。

大多数人给他的评估反馈更是令人尴尬:不仅管理认知没有提升,连原来的技术手艺都快丢掉了。

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在工作中,确实有些人一旦“占据”了高薪岗位,他们的第一考量,不是去持续学习、提升认知、改进思维,而是会用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来保住他们来之不易的位置。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技术、能力和认知停步不前,甚至说空话,推卸责任、搞形式主义,造成组织极大的内耗。

所以,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

无论我身处何种位置,不要因为当下有了些成就,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只有让自己保有一颗终身学习的心,不断地改进思维和提升认知,这样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02

对于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我还有这样一个理念:

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架构“模型”的“机器”,它的一大作用就是为了反映客观世界。

在我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大脑都会努力接收客观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思维处理,在大脑内部构建出一个“主观世界模型”。

这个模型的完善程度,就决定了我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

但不同的人,肯定会构建出不同等级的模型:

有的人热爱学习、乐于思考,具有系统思维,构建的模型就很“丰满”。

有的人固步自封、不爱动脑,缺少大局观,构建的模型就很“骨感”。

显然,“骨感”的模型是不足以分辨复杂逻辑的。

这就好像,一张详尽的地图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个城市的详细状况,而一张简略的地图只能让我知道一些基本的道路信息。

所以,我需要保持思维的活力,在能量充足的前提下,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主动“喂”给自己新鲜有效的信息,不断给模型标记、画线、填充,逐渐完善模型。

只有这样,我大脑中的“主观世界模型”才有可能更加接近客观世界的真实样貌。

03

所以,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的三个原则:

首先,要保持好奇心,去了解一些陌生领域的基本知识,获取新的信息。

让自己始终保持和新事物的连接,不断去学习,确保不被它“甩下”。

其次,主动找机会与领域的牛人交流,拿别人更完善的模型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在交流前,最好多花时间做一点儿功课,至少确定一下自己需要问哪些核心问题,以及需要哪些信息才能做出理智的决策。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有系统地分享给别人,接受他人的反馈,甚至是批评。

这样做,不仅可以通过分享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认知,更可以通过别人的反馈来发现自己模型中的问题和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4

总结一下:

我想起了多年前的我,也曾痴迷于技术,如果有人跟我讲商业、经营、管理和终身学习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学这玩意儿有啥用,我懒得去了解。”

但现在的我的认知就完全不一样了:

世界瞬息万变,经验只代表过去。如果我心态上不能适应变化,又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主动接收给外部的信息。

总是把自己锚定在原有的位置上,那么地图还是那幅旧地图,认知还是那个认知,模型永远还是那个老模型。

所以,我要做的是,保有一颗终身学习的心,不局限于经验主义,积极去探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一技之长,又能不断改进思维,提升认知的“学习机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