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第三届芙蓉论坛,这几天算是忙里偷闲,去了附近几个有故事的地方,没想到的是,并不是旅游旺季却也人头攒动。有耄耋老人,有三口之家,也有一些像我这样想感受文化的追随者,一天下来,收获挺多,我也不禁萌生出写点关于文化和仪式的一些东西。
仪式,无论是中国和西方人们对于它的研究和实践几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古代礼仪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已经成型,尧舜时,就有明确的礼仪制度——“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分别对应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融洽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以及接待宾客方面的祭祀典礼等。
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也提过,“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在往后,到战国末期《荀子》有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中国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邦”,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包含着一整套整饬、严格的礼仪制度,极其讲究“仪式感”。
可以这样说,正是礼仪与“仪式感”,支撑了几千年古代文化的格局与发展。经过历史的革新后流传至今,即使时代的演变,形式的革新,仪式感的作用既然存在。大到国家的各种仪式和典礼,小到民生相关的成人礼、婚礼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包,只是人们已经拿这成为一种习惯或习俗。
不知是哪位古人总结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更衣膜拜,开卷获益”让我获益匪浅。古人在弹琴之前,也要沐浴焚香,营造出氛围、创造出意境,既是对音乐的尊重,也能奏出好曲子。我们读书,学习也一样。
于是挑了一个清晨时候尝试在家里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一本书,洗手后,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顿时心就这么静下来,不能说这也是仪式,但不可否认这是仪式感带来的对于知识的尊重。不妨一试。
这也与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碾茶、擦杯、注水、出汤,繁琐的细节有虔诚之心,品出的是茶香,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仪式感并不只是“装”那么简单。人借仪式感,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也让日常生活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正如举办芙蓉论坛的初衷,曾有朋友问到芙蓉论坛为什么小到用品、服饰,大到环境、仪式都充满着国学氛围。还开玩笑道,连服装都要统一不会是“走火入魔”了吧。其实这就是仪式感,参与者必定深有感触,学习国学文化,分享养猪心得,在身心放松的时候静心交流,一天下来意犹未尽,这是仪式感的独特魅力。
确实如此,伴着小桥流水、听着山涧鸟鸣,在潺潺溪水边品味茶韵,聊聊大家关心的猪事,岂不美哉!去年也有幸得到几位志趣相投的好友支持,十八场芙蓉论坛,四面八方的好友一起品茗、论道、焚香、讲学。今年的芙蓉论坛又要开始了,也欢迎大家来长沙感受不一样的湖湘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