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0后,我毫不掩饰对《七龙珠》的喜爱,直至今日。90年代时好像还没有热血漫这种叫法,但我仍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超级赛亚人变身时候我周身的血脉贲张。当时最开心的事情,肯定包括放长假时,小伙伴们各自带着自己珍藏的《七龙珠》,一起集合到某个人的家中,名曰一起写作业,可实际上就是趴在地上,交换着看彼此的《七龙珠》,如痴如醉,茶饭不思。期间不免对剧情展开讨论,尤其是战斗力的问题,虽然多有分歧,但是对于地球人战力天花板的结论却是出奇的一致——小林!而比小林更强的,除了人造人,就是外星人了。对于地球人这种低等种族,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高血统种族的一根脚趾头,妥妥的血统论啊!
后来的《火影忍者》,除了血统论,更是加上了转世轮回的玄学因子,鸣人/佐助这种每个时代唯二的高贵血统,实在是太过Bug了,像Rock李这种一直努力奋斗的热血青年,最后连跟鸣佐出现在同一张分镜中的资格都没了。再想想DC宇宙中的超人,漫威里的灭霸和雷神,还有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不禁引起很多人吐槽:强者靠血统,土豪靠科技,凡人就只能靠变异了。
看到知乎里有个观点:之所以这么多作品里出现血统论的剧情,实际是满足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希望冲破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血统桎梏的期望。何为“血统桎梏”?在网上很多人更喜欢称之为“宿命论”,即大部分人一生的轨迹,基本上都被自己的出身所限制,只有极少数的大神才可以跳出这种局限。
我个人不太喜欢“宿命论”,可是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物质条件,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初始设定”,就跟游戏中一样,一线城市的孩子,一出生就拥有的户口,却是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无法达成的目标。抛开这些不谈,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绝大部分毛病和优点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比如智商、习惯、情绪和性格等等,有些是来自基因的,有些是父母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到了我的身上。
我不确定我的智商与我的父母相比,孰高孰低。不过智商这东西,跟容貌与身高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稳定遗传的东西,所以才有了均值回归(回归平均)这种说法:假设有共同基因的亲代和子代智商的初始值都差不多,不过由于运气、基因变异和个人的主动性,让父亲或母亲的智商很高,但是子女的智商是有非常大的概率回归到平均的初始值的。我很庆幸的是,母亲靠着她的以身作则与手中的棍棒,把她敬业、认真和喜欢钻研的优点,转移给了我,父亲风趣幽默的性格也深深地映射到了我的身上,至于我选择半导体这个行业,或多或少也是被父亲之前在电信行业的工作经历所影响。
至于自己的缺点嘛,我倒是没有去细想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只是偶尔反思时,不免去想,如果我的性格不是这样,我的人生轨迹会不会更好些。这也有意无意地让我在教育儿子时试图去修正一些东西,比如儿子在写作业时,看着他写了擦,擦了再写,直到把作业本擦出一个个破洞,不能说跟我小时候一摸一样,简直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也曾多次跟儿子说,别太在意这些细节,不如早点把作业写完,多去外边吹吹风,看看云,可我儿子一边答应着“是是是”,一边把桌游的卡牌扶得一丝不苟,最后再补上一句“我有强迫症”,我不禁心里一紧:这点随我,改不了了!
基因的力量这么强大,以至于我现在很不确定,我日常的行为与习惯,会对我的儿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只说最近的这次,之前的一次编程考试前,我周记里也记录过,儿子的心态崩了,埋怨我们给他报名了考试,而且反复地强调他不喜欢编程。可是这次考试准备期间,儿子是很认真的,我也尽可能地陪他一起完成作业。一道道程序功能的实现,以及老师的夸奖,让儿子有些飘。在晋级省赛后,我们做家长的都不希望他再花这么多时间去准备下一轮比赛了,可是儿子却很坚决,哪怕我用游乐园利诱,用跑步威逼,他都要去参加集训。我不清楚儿子前后转变的过程中,我对他的陪伴与鼓励影响大,还是他本身的兴趣驱动更为重要。不过这也不重要,让我高兴的是,我这段日子的付出至少对儿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让他明白坚持与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味鸡汤,即“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想精通某项技能,弄清楚某门学位,或者成为某类职业的精英,老老实实地去花时间就好,只要工夫下得深,就一定可以得偿所愿。而所谓的某些高级血统,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绕开乏味的一万小时定律的,可是作为草民,还是算了吧,与其妄想自己的血统光环,还不如多刷几道题,多背几个单词,多写几行代码。再把话说回到《七龙珠》,小林也堪称是卷王,每场大战都不缺席,这才成为了地球人的No.1战力!什么?你说小林战斗经验足,全是因为他跟主角的关系好!好像也有道理,是不是我还得再努把力,把儿子送到更好的学区去念书啊?万一身边的小伙伴中有个天选之子,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