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案例起因:“还有两周就要期末考试,大家心心念念的“三好学生”奖状也要给大家见面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得到一张奖状啊?”我在备考前给学生加油! “有,有,有。”全班几乎欢腾起来。“反正也没有我的,哼。”一句不和谐的话传入了我的耳膜,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个喜欢做事情的小男孩儿——厚。
厚是班上最喜欢做事情的小男孩儿,但也是在学习上最自卑的一个小男孩儿,他给人的印象总是让人时时感受到他对学习成绩有“不配得感”之嫌。
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怎样来增强他的自信,让他克服“不配得感”,我决定采用家校合力,共育自信的方法帮他走出“困境”。
案例分析:厚是班上半托的学生,也就是不在学校吃午饭,只在学校托管的孩子。 真正关注到他是因为他每天来的特别早,有的时候我们全托的孩子(在学校吃饭的孩子)还没吃完,他就已经来到了学校。
他的书写不是特别工整, 卷面马马虎虎,但他总能很快的完成作业,拿上来让老师批改。有的时候你会认不到他写的是什么,但他仍然写的很快,无论你怎么说他,他也只是“哦,明白了”来搪塞你,成绩不太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师生之间都没有“交集”,因为他特别听话、懂事。班上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比如说送路队,每天我们放学的时候有分东西两个路队。他家在西边,西边有路队长,但东边的路队长总是因为各种情况总是忘记戴口哨(导致班上扣分)。他毫不犹豫的找到我说:“老师,我来当东边的路队长吧!”我说:“你不是住在西边吗?”“没关系,我把他们送过去之后,我再回来。”
看到他信誓旦旦的样子,我答应了他。从此他每天都会站在东边那一排路队里面。即使有的时候东边的路队长戴了口哨,他也会站在东边和路队长打配合,一前一后吹着嘹亮的口哨走出校门。
对于他的做法,我会在开班会的时候,大力的表扬,让其他孩子向他学习。 每当这时他就会笑的很开心,但一提到学习成绩,他的眼睛躲躲闪闪,好像有很大的困难。
而当我表扬成绩好的孩子,为他们颁发小奖状的时候,他好像不是很在乎,鼓掌也是稀稀拉拉。 心里有些不服,又有些接受现状,好像自己“不配得”一样。
有一次单元测试,我听到有个孩子大声的喊到:“”我考了94分,真的吗?我考了94分,老师,我考了94分,那么高我都不相信自己了。”我一看原来是厚正拿着试卷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好像他不应该得那么高的分数似的。
只见他双手拿着试卷,眼睛只盯着分数,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把头伸到前面,一会儿又把头拗到后面。嘴里不停地说:”我考那么高吗?我都不相信自己能考那么高?”一副“不配得感”油然而生。
“当然,你真的考那么高,这有什么不相信的呢?”我走到他身边亲切的告诉他,你真的考了94分,值得庆贺。我双手递给他一张小奖状(平时为了鼓励孩子们,特意买的), 并且叮嘱他回家一定要告诉家长,让家长再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肯定。
他拿着自己在学习上得到的唯一的一次小奖励,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 以为他从此就会增强自信,在学习上会越战越勇,但是没想到接下来他不仅没有考到90分,甚至有一次连八十多分(平时80多分)都没考到,低段90分以上有很多学生。
我趁下课的时候把他喊到办公室问了情况,原来家长听到他考了这么高的分数之后,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给他鼓励,他有点气馁。
后来我发现他的语文书丢了,每次让他回去告诉家长再买一本或者是借一本,他都说好但第二天照旧,仍然没有语文书。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以为他第二周会拿过来,结果第二周仍然没有,我实在很生气就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只是摇摇头,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只好告诉他的家长,让他家长给他买一本书,然后他才有书读。
很明显家长并没有关心孩子的学习,星期天一般都有作业,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 家长竟然不知道, 对于他的书丢了,更是完全蒙在鼓里。
怎么办?一个在学习上刚刚有点自信的孩子又走进了死胡同,我决定“挽救”他。于是采用了“家校合力,共育自信”的方法 ,让他的家长也参与到他的学习之中来。
案例措施:短信沟通。
教孩子马上都快一年的时间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家长。虽然开了一次家长会,但听说她来了之后,签个字就走了。 对此我不敢冒昧的打扰他的家长,于是采用短信沟的方式先试一试。
“ 你好,孩子的语文书丢了, 我在班里问了几次,都没有学生说捡到;问他自己,他也不说话,你们知道吗?马上临近期末考试,没有书怎么行呢?麻烦你们抽空给孩子在网上买一本或者是借一下周边邻居孩子的书,好吗?”我小心翼翼的说出了我的要求, 那一刻好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似的, 用很礼貌的语言咨询他们的意见,生怕一不小心他们就会说我“多管闲事”。
还好,虽然他妈妈只是在短信上说了两个字:好的,但我已经感受到了是可以和他们交流的。
过了两天厚的书桌上,出现了一本语文书。第一个方法初见成效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在最后复习的阶段,找了一些需要读背,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题发布在班级群。我怕她没有看到,于是用短信私下的和她沟通了一下,希望她在最后的时间能够配合老师抓孩子的过关题。
为了检验她是否配合,我特意在上课的时候抽背了厚,效果不错。
家长会适时表扬。
期末考试之后,学校召开了暑假安全告知家长会。 6月29日上午,家长如约准时来到了学校,大家“欢聚一堂”,开展了一次“家长会”活动。
前车之鉴,为了避免有些家长中途离开,我让两个学生在后门站着,如果有学生家长有事要走要提前通知我。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对的,因为刚开了不到十分钟,厚的妈妈就准备离开。 还好这个十分钟是学校校长在讲话,我腾出时间立刻走到楼梯口,问她为什么要离开? 如果有事情需要提前离开,是要给老师说一声的。
她说有点事,但没有说什么事。我也没有勉强,只是告诉她接下来我要讲到她孩子的表现,希望她能够等一会儿,可以吗?
也许真的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她走上楼梯,站在教室的后门。这个时候校长已经讲完, 我打破常规(先总结,再分人讲述)对大家说,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因为有些家长可能有事情要提前离开。
得到家长的认可之后,我首先说到了班里孩子们的优秀表现,其中就有她的孩子。对厚在学校的种种表现,我说了很多,目的就是告诉她,你的孩子真的很不错,而且他对学习有很大的信心,希望家长能够给予孩子信心,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处于“不配得感”的状态。
等家长会快开完,我再看后门,发现她已经回去了,但我相信我所讲到的关于她孩子的事情,她应该是听到了。
成绩出来后不忘初心
等了几天,孩子们的成绩终于出来了。我通知家长过来拿成绩单并且要求把孩子也带上。
没想到她孩子的语文竟然考到了98分,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当我把成绩拿给她和厚看的时候,他们也睁大了眼睛,特别是厚又是一一副“不配得感”的表情。
鉴于其他家长也在场,我于是把他们两个单独拉到一边,首先对孩子表示祝贺,同时对她的付出也进行了表扬。
当我说到孩子其他方面表现的也好的时候,没想到她竟然说了一句:“老师,孩子做人很重要,他就喜欢做事情,你要多给他机会锻炼他,至于学习成绩嘛,我们要求并不高。”
听完她说的话,我终于明白了孩子在学习上有“不配得感”的原因。 语文成绩只差两分,就是满分的好成绩,居然在家长的心里,没有什么。
我强忍着不悦, 难道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并且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吗?虽然我知道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我也知道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 但作为老师,教书育人,还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听到家长内心的想法,我只是笑了笑对她说:“孩子来学习,其他方面做的好,当然好,但学习我们也不能放弃。 要知道当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和家长的初心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而且是很大的进步,作为家长我们要肯定他的成绩,并且要给予他信心,对他的努力要给予肯定,不然孩子在学习上就会胆怯,就会自卑。”
她点点头,可能在这个时候,她才认识到孩子对学习也是有要求的,而且也是非常渴望进步的,孩子在学习上是配得班级前茅的。
我们心照不宣的用手同时摸了摸孩子的头和他的肩膀,对他伸出了一个大拇指。瞬间厚的脸上又溢出了笑容。 这一刻我知道孩子克服了在学习上“不配得感”的毛病,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家校合力,共育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