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有最平凡却又接地气的故事。
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检查,需要查看新生的出生证明。一个年迈的奶奶一瘸一拐的送来出生证明,小班的老师一看这出生证明像是涂改过的,就问那位奶奶,你这出生证明怎么看着像涂改过啊?那位奶奶着急的说到:“别提了,俺们这孩子是在深圳出生的,他爸爸妈妈年轻也不懂,取了个名字叫杨同义,但是这名字不能用,孩子的老爷爷名字里也有义字。孩子抱回来我们知道了这事,我们老两口就做主改成了杨同鑫,三金的鑫,我们这名字好,以后保准能发财。”当时我也在场,几个老师耐心的跟这位奶奶说了这出生证明不能私自修改。那位奶奶边说边走出了校门:“俺不知道这,这不能改昂……”
后来我通过农村街头巷尾的传播,对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大致了解:这个叫做杨同鑫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大学毕业后都在深圳打工,女方家里一直反对这门亲事,但是女孩自己还是希望和这个男孩走到一起,时间一长,有了孩子,等到孩子出生了,孩子奶奶去伺候月子,半点也得不到女方家庭的满意,后来孩子长到5.6个月,奶奶带回了孩子,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分开了。再之后就是奶奶在家带孩子,妈妈杳无音讯,爸爸时不时电话联系。这孩子在幼儿园小班到大班三年,爸爸一次也没有接送过,我们猜测或许是人家在深圳忙着500万的大买卖,我们到底也不知道什么单位365天全年无休吗?
和孩子相依为命的就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因为家里还有大伯,听说大娘经常因为对两个儿子不公平的问题和奶奶吵架。年迈的爷爷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经常在建筑队打工,后来听说得了癌症去世了。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和7岁孙子。
街口的木墩上总是有群等着养老的婶子大娘在哪说闲话打发时光,听到过他们斥责小男孩多么的没有礼貌,孩子奶奶怎么管不住孩子,孩子爸爸怎么不负责任以及孩子大娘多么不懂事。我们且不论孩子的品行如何,其实与他每天能吃好三顿饭就很满足了。年迈的奶奶就是最最平常的农村老太太,没有城里人的干净和要好,三餐能给孩子做出什么样的饭菜呢?温饱而已。其实我在心底里也是谴责孩子的爸爸妈妈的,你们没有想好干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这世上呢,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世上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人家或许深有苦衷,但是什么样的苦衷都不足以成为割舍骨肉亲情的理由。
后来我到小学上班,恰好小男孩也在同一所学校,总是听到他们年级里老是吐槽那个调皮捣蛋、怪事频出的小男孩,每次见到他时,我都会苦口婆心的说一句:“杨同鑫,你好好学,不要总是捣乱”哪位小男孩总是一句:“我没有”接着消失于我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