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思维模式、决策方法
我想起李宗盛拍的一个广告,人走的每个城市都是相连的,人走的每一步都是相通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思维框架?
有人有方法,有人没方法,有人信马由缰,听凭兴趣、好奇心,效率是低一些,但过程愉快一些,走得多见得多,自然就有一套看法;有些人找到一些套路,整理出来,虽然辛苦些,但仍可以独当一面。
没有最优的方法,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在出发之前,不妨保持开放心态!
思维模式的形成没有捷径
从习惯养成角度讲,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快的至少需要6个月,慢的则无线延长,取决于刻意练习的深度。王烁认为:这世界不存在与内容相分的形式,与实质脱离的框架,不存在与经历、记忆剥离的思维,所以,体系、框架等等,即或有些许捷径,也无法速成。内容、实质、经历、记忆,只能靠在时间中累积。好学深思,四字足矣。
如何做出不后悔的决策?理性使用大拇指原则
拇指规则(RULE OF THUMB) ,又译为“大拇指规则 ”,又叫”经验法则“,是一种可用于许多情况的简单的,经验性的,探索性的但不是很准确的原则。
决策噪音,就是表现随机性地偏离目标。与认知偏差(bias)不同,决策噪音(noise)是随机偏差,不是系统性偏差。
我们都是人,是人就有随机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给出了办法。
第一,重视你的直觉,决策从直觉开始。
以王烁面试为例,最终作出用人决定,哪些要素是重要的?他列出六到八个,他们来自于直觉、经验、价值观:
诚实、好奇、认真、写作、人际互动、英语、学历、此前工作经历。
卡尼曼建议,给这些要素配等权重,根据结果动态调整权重对大脑要求太多——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也无必要。
第二,回溯数据。
比如王烁把过去三年的所有面试回溯一遍,每个面试对象得出每个要素的单项打分,产生均值、标准差,得出单项标准分;然后每个面试者各单项标准分加总求均值,得出其总标准分;根据总标准分划“录取”分数线。
第三,有这基准,未来面试就简单了,用同样方法得出面试者的总标准分,基于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可以根据用人需求、面试者的整体水平动态调整,如果想进来的人越来越优秀,分数线自然会越来越高。
就是这么简单。卡尼曼称之为合理规则(reasoned rule),它其实就是有纪律的大拇指法则:植根于决策者的直觉,理解并尊重决策者的认知限制,用简单的人肉算法减少不必要的决策偏差。
它多有用呢?
卡尼曼说,用这套合理规则的话,日常决策中每个人心算即可,而效果不亚于机器根据海量数据库和统计推断作出的决策。
拥抱直觉,同时向机器学习,有纪律的大拇指法则我们要准备用起来。
我们一起,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