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书信—— 读《高山上的小邮局》

最近几天在读一位西班牙作家的小说《高山上的小邮局》,还没有读完。这是一本关于书信的书,是一本关于写信人和读信人的书。我们每个人都终将一死,但是我们在一起就是永恒。

书的扉页上写着:

所有的情书都是可笑的,

如果不可笑,它们就不是情书了。

我也曾写过情书,

和其他情书一样的情书。

真正有爱的情书,

必然是可笑的。

但是归根结底,只有那些

从未写过书信的人

才是真的可笑。

没有人能让我回到

在不知不觉中写着可笑情书的那段时光。

说真的,如今我对那些情书的回忆

才是真的可笑。

说得真有意思,也真不留情。让多少个人勾起了曾经无处遁形的温柔默契。

书信……书信……

已经很久没有写信的习惯了,近几次的写信是给儿子的,只有去信,没有回信,大概儿子觉得写信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情吧。

书信……书信……

古诗中有“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书信……书信……

近日课上在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读苏轼《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文与可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适逢友人苏轼信函到来,信中有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书信中可以论道,可以争鸣,可以叙情。

书信……书信……

《傅雷家书》中的书信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父母之爱,在于为子女计深远。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书信……书信……

据说明天的月考试卷作文题目是要考书信,我们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不再用书信交流的时代里,书信竟变成了一种考试题目。当自然而然变成了刻意为之,我们的孩子还真的会写书信吗?

有些莫名其妙,有些莫名伤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