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清晰思考》,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对抗本能反应,赢得思考空间,实现清晰的深度的思考,达到高效工作,高质量生活。
肖恩·帕里什自己创建了自我提升的网站,拥有70万订阅者,跟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巴菲特及认知科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有过多次交流。
1.听书笔记
0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犯下愚蠢错误的最重要原因——不是缺乏思考能力,而是根本没有思考。在大多数时候,人们根本没有调用自己的思考力。
02)本能反应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部分,有四种模式,也是四种默认值:
*情绪默认值,倾向于对情绪而不是事实或目标作出反应;
*自我默认值,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的、对的,本能排斥任何威胁到自我价值感的事情;
*社会默认值,随大流,倾向于遵循群体规范而不是打破它;
*惯性默认值,按习惯办事,追求舒适,抵抗变化。
03)与其纠结去控制具体的动作,不如从系统层面改变问题。改写默认值,用更好的默认反应去替换原始的默认方式,给大脑重新编程。
04)理性思考的前提是遵循程序正义,有系统、讲流程,随意跳跃步骤,那就约等于在做本能反应。思考的四个步骤:界定问题、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各个选项、执行方案。
2.听书感想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现实中,太多的人并没有审视自己的生活,别说审视了,可能都没有好好看看生活的样子。
人生是关键处的几次选择吗?并不全是。在此之外,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时刻,在那些不经意间隙,也值得深思,需要做出更好的选择。
人们往往是惯性反应,每天周而复始,相同的反应反复出现,做什么,习惯什么,就像设定了的程序一样运行,可是却浑然不知这个程序里有很多bug。
也就是说,生活中大量的平凡时刻,人们并没有进行思考,做出更好的选择,甚至正确的选择,受到情绪默认值、自我默认值、社会默认值、惯性默认值的影响,并没有发现哪里不对。
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中解读这本书时,把这四种默认值比喻成「平庸的地心引力」,它们真的无时无刻不在,而我们却不知不觉无感。
恰恰是这样,思考和不思考,会不会思考,生活状态才不一样,过得是两种人生。
话说回来,思考的重点在于思考模型或工具吗?并不是。生活不是解数学题,套用相应公式就能轻松搞定。
有句话说得好,「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我们还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和能力」,关键在于积极主动思考,从自动化的惯性状态中跳出来,不再进入本能反应的惯性循环。
接下来就要从系统层面改善问题,按照正确的操作进行理性思考,就像本书建议的步骤那样,做一步接一步的思考,而不是跳过去直接做本能反应。
我们也可以学习榜样,通过思考榜样带着怎样的视角、如何要求自己、如何应对相似情况,来提高自己的标准,来优化个人思考方法。
当然了,及时的总结及复盘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克服了本能反应,如果并没有达到清晰思考,一而再再而三的低质量思考,也只是战术性勤奋。
很可能我们自己在思考上会有不足之处,会有自身的盲区,甚至产生惯性思考的路径依赖,如果没有总结、反省,很难有所改进。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