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所学校跟管理者谈管理,总觉得同仁们比较急,急于出成绩,急于见成效,急于全面提升。殊不知这是急不得的,读一点社会学理论,或许就会明白管理的功能是有限,人对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或许也是这个道理。管理者的心态一定要淡然,我们可以影响的只是一部分可以影响的人,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那些希望改变的人,管理的功能是有限的,企图通过改善管理来改变所有的人,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看开一点,淡然一些,不要贪心,做可以做的,改可以改的,影响可以影响的,如此而已。��
看看下面几个概念,或许我们会淡然一点,智慧一点。改善的可能不是没有,只不过与人的欲望有些距离而已。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一个蛮有意思的隐喻。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定律)也叫巴莱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 社会学及 企业管理学等领域。从心理学的视角看,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一出生就 鹤立鸡群。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六度关系理论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又称“六度空间”理论、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米尔格伦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其结论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美国人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与詹姆斯·富勒在所写的《大连接》中提出了“三度影响”的概念,他们认为社会网络的形成,注定了影响力有限。在人与人交往中,人们所做或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社会网络上泛起涟漪,影响我们的朋友(一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二度),甚至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如果超出三度分隔,影响就会逐渐消失。相距三度之内的人之间是强连接关系,强连接可以引发行为。
别总是想管理他人,影响他人,开悟他人……其实,个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名师。当然,权势除外。不少名师确实有大量的粉丝,但中不仅有相当多的死粉,或许还有许多其他因子。昨天看到某群体称某人为其圈子的泰斗,噗嗤一乐:这个圈子想成为泰斗的确实不少!以瑾君见泰斗二字留言:太逗……我同某君说,不仅社交圈子太逗的事情不少,贵圈太逗的事情也实在太多了。
题外的话:某些人的文字貌似大义,也能大量吸粉,但当你看到其因个人小利未成转而“大义”的实质时,或某种酸臭时,你就显“高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