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她一直在跳舞。这一跳,就是三年。
生活还是如陷入泥泞的车轱辘般,在人生的轨道上挣扎缓慢前行,可她的灵魂可以听到耳边清晰而盛大的伴奏,兀自旋转进明亮而纷繁的旷野。
她偏爱书法,摘抄,纸笔接触时的心流,控笔自如的潇洒。写字,正如跑步一样,是一个过程美,痕迹也美的事情。
她偏爱五六点钟的清晨,空旷的操场,音乐和慢跑。老年人在晨练,年轻人在睡觉。究竟是年轻人老了,还是老年人年轻了?
她偏爱茉莉花茶,牛奶和纸质书的午后,爱中国散文里捕捉心绪的精准,爱西方实验里关于大脑和行为的结论,爱科学,爱深刻,更爱美。
她偏爱西湖,落日和喜出望外的傍晚,尽管有时她也分不清楚,生活究竟是一场劳逸结合的馈赠,还是一场自导自演的盛大的逃亡。
她偏爱秋天,临安的犹春于绿,明月雪时,北平的哨鸽碧空,槐树漏影。秋天是好的,九月的天空一旷远,心也沉淀下去,新学期了。这个时节,就是要吃吃苹果,啃啃大个的冬枣的。
欲望,孤独,恐惧,痛苦?很多事情只有把经历延长进时间,回头望时才有答案。去爱,去生活,去受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静。破执。善护念。明心见性。
文学,哲学,心理学,佛学,织成一张盛大而荒芜的网,守护着也束缚着一个破碎的心和一个完整的灵魂。本自具足,本自性空。醉。无我。不复醒。庄生晓梦。
人是一个柔质的容器,透明的导管。人们亲自择选输入的信息,交往的朋友,然后任情绪流淌自己,向自己选择的信念献祭。
于是,自由何须追寻,不过是一直伴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