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年轻的老教师
关于“年轻的老鹰”的故事,给了我莫大的震撼,“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能活70岁左右,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35至40岁的阶段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150天,先用大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待新喙长出,用新生的会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新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片一片拔掉;5个月后,等到羽毛长出1老鹰又能在蓝天里威武的翱翔三四十年。”如此骄傲的雄鹰,殊不知它的寿命伴随着痛苦的更新,150天的残酷磨砺,才能让他重获新生。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如若要改变自己,获得新生命的绽放,就必须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短板,不要在应该选择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这一小节作者通过许多哲理小故事,向青年教师提出建议,不要做一个年轻的老教师,挥霍最青春的年纪,拥有老教师清闲的心态,总以年龄为托词,让自己一步一步陷入安逸。从本节作者的论述中,我又两点感悟:
一、警惕“温水煮青蛙”的日子。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如果将故事的寓意迁移到人的身上,我们会发现有不少人处在温水中。比如在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工作,每天的工作以做完固定的任务为准,多一份额外和不相干的工作都不做,绝不浪费自己的时间,长期保持着稳定舒适的工作状态。但当教学改革、高科技引用教学等新兴事物加入时,这样的教师一定是被首批淘汰的人。就和温水煮青蛙是一个道理,看似安逸实际潜藏着大量的危险。教师受到学生的尊重与仰望,一定不能辜负学生的期待,我们也该随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自己,不要畏惧前行道路上的一切黑暗。
二、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只要你有积极上进的一颗心,何时开始都不算晚,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人抱怨:“本来我可以……但是因为……耽搁了。”这种例子尤其出现在年轻妈妈的身上,有部分年轻的妈妈因为生养孩子的问题,耽误了工作的黄金期,从而变得畏手畏脚,没有勇气改变现状,但又想为孩子做好榜样,慢慢就变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拥有丰富的人生规划,可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人,饱读教学理论、受过高等教育,当遇上琐碎的教学工作时,一切教育理想都沦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原因很简单,因为时间、因为年龄、因为家庭……其实所有的事情只要你想做,什么时候都来得及,我们就要像故事里的那只鹰一样,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加上破釜沉舟的勇气,一切理想皆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