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否要结婚的抉择摆在你面前时,如果你踟蹰不定,那么,请问自己一个问题,再过几十年,等到八九十岁时,你们是否还会相谈甚欢?
——尼釆《人性的,太人性的》
这里,尼采为那些陷入到底是否应该结婚困惑中的人指了一条明路一是否有共同语言与沟通欲望应该成为我们决定的重要因素。
古今中外,关于幸福,人们有很多的理解:对一门心思敛财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当他年老力衰,甚至生命垂危之时,他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当中国的封建学子们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为之疯狂时,我们亲眼看到了无数个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场面,幸福就是如此吗?其实,真正的幸福是与自己相爱、合适的人厮守终生。在爱情中,幸福很简单,只要我们懂得发现,懂得珍惜,幸福就很简单。
然而,所谓珍惜并不是要去珍惜最好的,那不叫珍惜。珍惜的真谛恰恰在于敝帚自珍,正因为不够完美,所以才需要我们去珍惜。只有珍惜,才能使寻常的日子,寻常的人,寻常的感情历久你新,变得珍贵起来。
那么,什么样的配偶才是合适的人呢?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你的一个朋友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他穿起来很好看,于是,你也想买一件,但在试穿后,你却发现,这件衣服再好看,却不适合自己的气质,你只能放弃……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但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难得出一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实,在择偶这一问题上,我们也应该明白,绝不可因为周围的人已经进入婚姻,而草草结婚,只有寻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相谈甚欢的人,我们才有可能经营出幸福的婚姻和人生。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冯玉祥将军当年择偶,颇费了一番周折。在遇到了皮肤黝黑、相貌平平而又不修边幅的才女李德全时,他先问对方:“你为什么同我结婚?”
她的回答不同凡响:“上帝怕你办坏事,派我来监督你!”
这是一个幸福的求婚故事,也是一段幸福婚姻的开始,欣慰一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择偶经验: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走在一起,我们才有可能谱写幸福婚姻的篇章。
我们都是在集体中生活的人,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圈子,于是,我们常常可能会不经意地用周围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认为别人已经成家了,自己也应该结婚;如果我的爱人也这么漂亮,带出去该多有面子;如果我的老公也这么有钱,我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认为只有别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才是真的幸福,而实际上,幸福是属于自己的,他人只能旁观,却不能真正感悟,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生活,很可能让自己离幸福的脚步越来越远。
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当然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思维。人是群居动物,不是特立独行的,我们不要用那些苛刻的条件来挑选配偶,只要与我们有共同语言、能与我们相谈甚欢的人,就是合适我们的人。总之,请不要用别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幸福,幸福是属于你自己的,任何人都有话语权,但却没有决策权。
新时代的人们,都应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要明智地选择自己的配偶乃至人生,更加理智地去看待身边的人或事情,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