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爱人给我买了一部新手机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华为mate40Pro。原来那部华为P30手机,其实其他功能都还好,就是内存显示不足10%了,因为原来的内存只有60个G。因此这次更换手机的唯一要求就是内存要加大,加大到256个G。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整个通讯行业的突飞猛进。从最早的手摇电话、手拔电话、按钮电话、程控交换电话,再到后来的传呼机、小灵通、砖块机、模拟机、数字机,最后到现在的手机、智能手机。
我最早的一部手机,记得是一个摩托罗拉的模拟机,黑色的,翻盖的,厚重无比。打开翻盖,就是一个屏幕和一排按钮,号码我记得是9040078。要打电话的时候,一按按钮还发出滴的声音,显示屏上显示出红色的数字。
彼时,只知道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正是如日中天,独占鳌头,在通信业界是绝对的老大公司。其他的像爱立信啊,三星啊,可能还没进入中国市场,更不要说华为,小米了。
那时候的手机都是天价,一般的工薪阶层消费不起,资讯费用高得离谱,应该属于高端奢侈品。彼时商品经济的浪潮真是波涛汹涌之时,诞生了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家,手机俨然是他们的标配,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紧接着,BB机(传呼机)应运而生。现在想想有点不可思议。那时候如果要有事找人,需要打电话给传呼台。传呼台的小姐姐们都是千里挑一的,语音语速极快,语调悦耳动听,估计一天下来要接听上千个电话了。首先你必须知道机组的传呼机号码,你可以呼机总台给机主留言,或者给机主送祝福之类。呼机总台的小姐姐们再呼叫机主,这是机主腰间的BB机会发出滴滴的声音。机主在回拨电话给呼机总台,通过总台的小姐姐们再传达呼叫人的留言,比如今天下午到哪里去约会啊!张三找你,让你马上回电。李四祝你生日快乐之类。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滴滴声此起彼伏,只要声音一响,大家都忙着看自己的腰间的传呼机。
再后来BB机又发展了新的功能,比如传送股票信息,接收留言信息之类。这类的智能呼机,当时也是价格不菲。好的图文信息传呼机基本上要几千元。
当年的手机资费极其昂贵。不仅要座机费,还收取了双向通话费用,每分钟收费高达几毛钱。小灵通就在杭州应运而生了。1998年1月,浙江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0.2元,标志着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杭州滨江曾经风光一时的UT斯达康,仅仅用了十多年时间,小灵通就已经烟消云散了。眼见他宴宾客,又眼见他起高楼,转眼之间楼就塌了。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个巨无霸分享了后来的通讯市场大蛋糕,国产手机也慢慢发展壮大起来。通过几年的市场发展,逐步降低了通讯咨询费用。也为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造了条件。
我最早的那款摩托罗拉模拟机,先是转为数字机。后来又并网给中国电信CDMA,号码一直保留至今。将近20多年的老客户,应该算是中国电信元老级的客户了。
翻翻自己的抽屉,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使用过的手机。从普通的手机到最新的智能化手机,基本上按照两年迭代更新的速率。曾经使用过的手机品牌不下六七种:摩托罗拉、阿尔卡特、 爱立信、海信、中兴、三星、华为。现在一家人都是华为的忠实用户,华为各个型号的手机总共有七八部了。
早在十几年前,当时我就预测了智能手机的未来。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现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简直已经到了没有智能手机寸步难行的局面。淘宝、支付宝、微信、拼多多、租车、买菜各类APP不断在开发更新;手机银行,网上办事,政府网站,包括健康码,行程码,所有的服务性功能应有尽有;电影电视,娱乐游戏,小说文学,头条新闻,百度搜索真是目不暇接。
但是对智能手机真的是又爱又恨。一方面是离不开智能手机,有很多便利;另一方面在手机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各种碎片化的垃圾信息自动推送,还有是个人信息的流失。还有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是,各种软件盗用你的信息,通过你每天的搜索引擎,来推算你的喜好,再推送各种各样的广告。有时候我们甚至怀疑手机有监听的性能,有时候你聊天不注意,讲了几个你有兴趣的产品,手机上马上就会收到类似的广告。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是你的手机,细思极恐。
有时候真的怀念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岁月。即使资讯没有那么发达,还可以相信岁月静好。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预测未来的智能手机,肯定是发展成为一种穿戴式的技术,或者直接植入人体。未来的社会,每个人都拥有搜索的引擎的技术,各类的算法程序设计及超远程控制技术,如果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掌握的极其丰富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够真正的自我决策呢?
甚至,我有些担心最终的风险是:到底是人控制手机?还是手机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