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和小屁孩送他妈至地铁站后,又开始了爷仨儿相依的日子。
午饭时,女儿说没啥胃口,晚上想吃凉面。看着她筷子东碰西戳就是不下手的样子,我略略一顿,说晚上老爸亲自动手,整四川凉面。
在说话前,我脑中其实有计较的。首先想到打包,将附近餐店过滤一番,停留在川味凉拌连锁两头望上。两头望据说始于成都,我未考证过。近年,有入选舌尖上之东莞倒是真有其事。在我这这个四川人眼中,两头望是东莞不多见有四川真味的餐馆。但其凉面算不得很出彩,印象中偏甜,Q度略逊,或许还有味精过多之失。关键,我颇不喜其调味料从机器中流出。行内人说是精准计量,万碗味同。古板(好听点说传统)如我始终觉得,借用女儿在餐桌上常挂嘴边的词来说,没灵魂!当然,这怪不得他,中餐要走向连锁,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自己动手,信心来自喜入厨房,长时间任家中后勤总长。
但于四川凉面,确实没有上过手。午后问度娘。曰如此。心中有了底。
下午又回想了一下流程,有些不踏实。生活有难处,煮妇来帮助。立刻微问老饕煮妇。秒回一二三四五。特别提到摊凉面条时可在饭桌上进行。这帮了大忙,先前一直纠结:度娘说了,摊凉很关健,要用一平底大容器。我真没有。
临近晚上,才想起家中没湿面。烧一壶水凉着,立马奔200米开外钱大妈而去。顺手还带回黄豆芽和黄瓜。
动手。烧四川菜籽油,倒大半凉碗中。关火,扔一大撮花椒粒入锅,让余油泡着。洗黄瓜和黄豆芽。弃花椒,将沥出油入头天制好的油辣椒碗中。复煮水烫好豆芽,凉在盆中待用。再注入大半锅水,烧着待面下锅。转身用壶中尚热的开水清洗好桌面,切好适量黄瓜丝、葱花、蒜末备用。
水一开,把一斤湿面抖散入锅,略翻搅,水显示将复开时把面捞出,稍甩水置于桌面。一手筷子翻,一手持小风扇吹凉。用手可摸捏时,浇上适量凉好的油,不再用筷子,直接用手捞拌仍摊开,让每根面条都沾上油,不会出现任何粘结即为合格。
将凉好的面盛入大碗中,收拾好桌面后,我取黄豆芽黄瓜丝各一半放入一空盆,再取一半面覆其上,依次取红油辣椒、香油、盐、白糖、生抽、醋、花椒面、蒜末及葱花(以上,诸君DIY时可据自身口味喜好酌情增减)适量。拌好,我略有忐忑,挟了一点于碗中,让女儿定夺。女儿轻抿品咂未几一锤定音:好吃!爷仨儿遂团坐,筷动如飞。
自己动手,果然健康又省钱!唯一遗憾,没有将过程留下任何图证。
收拾停当,觉得似乎还应该做点啥,以感谢度娘、感谢煮妇、感谢捧场的一双儿女。
思忖片刻,写下一首《四川凉面》为题的油诗,聊作回馈。
黄瓜丝脆豆芽香,
红油麻面舌之光。
生抽香油醋泡我,
白糖胜雪甜心藏。
葱花蒜子犹讨喜,
眼中伸手往肚装。
不羡神仙皆因此,
四川凉面口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