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互+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的迷上了这个平台,无法自拔,每天与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同行,在吴虹老师的指引下每天都能给自己不断的充电,每天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似乎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我开始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感觉自己很忙,却又说不出个一二三,似乎没有认真地去规划,哪些东西是我的长板,该如何发挥到最佳;哪些是我的短板该如何去弥补;哪些要借鉴尝试,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这不今天群里吴虹校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自我认知最重要
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
2016年九月有幸走进这所小学
在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后(2016.8.27),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激动、期待的心情我走向了这所小学。在没遇见这所小学之前,心中的小学是完小,老师应该都是10人以上,当时的我,还有上岗焦虑症,脑袋里蹦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学第一课怎么上?在异乡人生地不熟的、语言又不通要怎么和那些老师相处?学校里是女教师多还是男教师多?学校通不通车、水、电、网?学校的吃住方不方便?带着这样的憧憬和困惑8月27日中午到教管中心报道,报道之前在政府食堂吃了早饭,然后到会议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教管中心主任跟我们介绍了所选学校的校长,对我们表示欢迎和表达了期望等等,然后就跟着各自的校长回学校。回学校的时候,发现我的行李箱竟然不见了,特别的焦急,因为各种证件都在里面。于是各种询问,各种找,校长帮了我很大的忙,他不停的打电话问,最终问道:被中学的老师拿错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然后拖着行李回学校,可是当我走进学校,我发现我想多了,想得太多了,从校长那了解到:
学校属于教学点,三个年级四个老师(都是男教师),总共有76名学生,有两个老师是2013年来的,一个是老教师(代课转正的当地人,在这所学校的教龄是最长的),可谓是包班制呀!学校的教学设施就像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公用的只有一台台式电脑和两台电视机(一台可联网),似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本教案就是一堂课,由于抓教绩,学校几乎只上语数
天空飘过两个字“坑爹”。因为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并没有标注“教学点”。为此,我第一次知道“教学点”,可想而知以前的我是多么的“out”,消息是多么的闭塞。同时我也很荣幸成了这所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虽然心里拔凉拔凉的,但压力随之而来,害怕自己胜任不了,果不其然,男孩子性格的我,吹拉弹唱啥也不擅长,并没给孩子们带去多少欢乐。
还好学校有教师公寓,摆放好行李后,校长说:“要去修水”。出于想要进一步的了解,于是跟他们去修水,大约有三四公里,一直修到六点多才弄好,然后回学校,整个人都累趴了,好想回家。但我并没有转身,反而更期待第二天的到来,因为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这个跟我的所学挂钩),我并没有去多想它的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我只想把这份工作做好,最简的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这样开启了我的教学生涯。
因为突然出现的女老师,大家都非常的好奇,那些孩子似乎都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异常的兴奋。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接手了一年级,开学初课本没到位,各种工作也没安排好,于是就一直带一年级。
一年级有24名学生,男女生各占一半,有一半是留守儿童,只有6个孩子上过幼儿园,有一个女孩有语言障碍,有一半的孩子离家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有4孩子是单亲家庭
看着这么复杂的班级,鸭梨山大呀!还记得第一节课,大家都不熟悉,于是我们做自我介绍,天啦,清一色的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还有些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内心开始崩溃了,这是初步接触了解到的情况。但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小巧玲珑、可爱的样子,在你身旁转悠,一天到晚老师,老师……的叫着,母爱开始泛滥,告诉自己一定要对他们负责,对自己负责。
在教学中,遇到的磕磕碰碰我就请教其他老师,但在抓教绩的情况下,他们给你最多的答案是“一年级别跟他们谈什么感情,只要告诉他什么是a,o,e……字会读会写就行了”,由于每次都是这样结果我也没再多问。由于老师少,学习的机会也少,更别提什么听课评课,观课议课了,只能自个摸索,看优秀的教案、视频、书籍等等。但我的教学还是填鸭式,灌输式,把我所知道的那些东西,硬生生地塞给他们,学生知道的是多了,但都是死记硬背来的,他们的思维始终很局限,一直都非常的苦恼。同年,我也接手二年级语文,走进班级也是清一色的方言,为了大家能更好的交流,我开始教他们说普通话。正式上课后,他们朗读课文时都是唱读,还很有节奏感,有时我都在想能不能把那些课文编成曲子,但不懂音律的我,弄不来。我就不停的给他们听范文找感觉,然后通过各种阅读方式来训练他们的阅读,现在他们的阅读比之前好了点,但在阅读教学方面我不懂的太多太多了,由于学校没图书角,所以他们的阅读面还是太窄,有幸加入了“牛老师阅读”,希望能学以致用,让孩子们能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在教绩的影响下,学校的音、体、美、英语、书法成了学生的空白。走进二年级的音乐课,没有一个同学能完整的唱出《国歌》《少年先锋队队歌》,自个在音乐方面也不行,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这时互+出现了,这些课程的空白似乎迎刃而解,面对这些优质资源的袭来,我开始迷恋这个平台,但问题来了,学校的设备很难使这些课程呈现出来,只能自个学了再教给学生,效果又不太理想,硬件方面确实是一个短板。一直在纠结硬件方面(班班通)要怎么解决,或者不用班班通,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到底要怎么弄才能让学生学到那些优质的课程,才能让他们看到外面多彩的世界,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成长。
在遇见互+后,学到了许多,但有些东西(音体美课程),不能呈现,每次想到这些的时候,说实话,我都想放弃了,对于学到的东西目前却不能更好的实践。但转念一想:得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能愧对孩子们,不能只教给他们书本上的那点点知识,他们有更大的潜能,得开阔他们的视野,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教学中能实践一点是一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也是好事。在到底要不要坚持时,我选了坚持,继续紧跟互+的脚步,就这样沉迷上瘾了。
遇见互+,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开始弥补自己的短板。“琴棋书画”一样也不擅长,我开始学彩铅画,虽然没啥进步,但我想只要坚持应该都会有收获。就像韩瑞桃老师说的
我们的爱好,无所谓像不像,好不好,本来我们就不是梵高
遇见互+后,除了自己幸福外,我也想让我的孩子们也幸福起来,可是硬件的短板一直困扰着我,只能从软件上来弥补,可软件的灵活性又大,真得下翻功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