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饿出了新高度,都到晌午了还能揪着搅动成一团的胃硬是转了几条巷,路过多少店面也走不进去,非得找家我看的上的馆子,来碗面。
别小看这碗面,是一天的通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的差异不止在元宵豆腐脑的甜咸, 不止在过年是饺子还是汤圆,还有这一碗面条。
南方也是有面的,不同于平常想象中的,江浙人并非喜欢清淡,反而更偏好浓油赤酱,就拿杭州来说,头角儿绝对是片儿川,杭州人口中的川就是面的意思,一种用猪皮、大骨熬制的带有强烈猪油和料酒味感的汤头,以时令笋、嫩肉片儿配倒笃菜作浇头的汤面,色深油重,还可以加油渣,也可以选择拌川,代表的还有猪肝面、腰花面,爆鳝面、大排面、卤肉面,几乎都是甜咸口感,甚至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决定猪肝腰花的爆炒程度,就像去西餐厅点牛排一样,杭帮面因为有大量荤肉很容易产生饱腹满足感,几乎所有的杭帮面馆都是统一的品种,很多甚至连门脸儿都没有,就是一个简易房,也挡不住老杭州们四面八方走街串巷为了探寻老底子的味道而来。杭州师傅的真功夫体现在这汤头的浓厚和浇头的火候上,有心来尝可别负了这手艺。
再说说这西北人的面条,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浆水面,刀削面,麻食,饸饹,蒜拌扯面,酸汤面,凉皮凉面......汤的、拌的、炒的、蒸的......就以家常饭臊子面为例,浇头不需要太多花头,几乎所有的时令菜都可以搭配成臊,土豆、胡萝卜、豆角、黄花菜、黑木耳,豆腐,蒜苗是常见的配菜,爱吃荤也可以切些肉丁,所有菜切成小丁状翻炒熟后就叫臊子,不管是怎样的臊子,哪怕没有臊子,独独一碗手擀面也足矣!主妇们根据不同需求把面条分为韭叶儿、裤带,二细、雀舌,齐花儿,香头子,揪片子,拉条子.......不同的象形形状,可别小看,这直接决定面出锅后是韧是劲是滑是糯的口感,除了兰州牛肉拉面(需要熬制牛骨清汤),酸汤臊子面(需要炝锅调酸汤),几乎所有的西北面条都不需要单独调制汤头,北方人有句老话讲原汤化原食,因为这里的人对当地的麦子有足够的自信,那种原麦香是机器面永远不能比拟的,当然还不能忘了那一筷头红油红油的辣子和一勺山西老陈醋,一碗清爽鲜亮,齐活拌起,吸溜出汗,吃高兴了吼两嗓子,怎么叫人不酣畅痛快。地域、经济等差异决定了西北的面条多以素为主,艺在同一种主食的千变万化,回归麦子本身。
这几年尽管已经接纳了江浙的口味,我的胃还是依然遵循着从小被潜移默化的的习惯,一直在异乡寻找那种道地,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现,其实最契合的味道永远是家,是老爸老妈。